dongjingshijie
您当前位置:动静世界 >> 气功天地 >> 气功治疗各类常见病方法

气功治疗各类常见病方法

2014/10/29 9:16:46     《中医气功学•治疗各论》 【字体:

 

气功治病,并不是天方夜谭,但也并不是一种气功能包治百病。气功治病,也有个处方问题。《诸病源候论》就是一部中国古代隋朝巢元方所著且未列出任何药物处方的气功治病处方典籍。《中医气功学·治疗各论》,主要介绍了慢性阻隔性肺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阳痿、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失眠、肿瘤、腰腿痛、颈椎病、近视眼、青光眼等18种常见疾病的气功治疗方法,对不同症状的疾病,开设了不同的治疗处方,是当今气功疗疾的良方。这里,摘录《中医气功学》第八章各节内容如下:

 

气功疗法应用于临床历史悠久,其治疗的病种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多有变化。本章介绍现代社会常见病证的辨病、辩证施功与气功处方,治疗诸病证所选择的功法以近半个世纪以来较流行者为主,另各附古代功法辑要。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而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则是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导致该病的最常见病因。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病除了具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典型的症状就是气短或呼吸困难。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尤其是肺功能检查是判断肺呼吸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价其严重程度、了解疾病进展状况、判断预后和治疗反应有着重要意义。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西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其缓解期的康复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中医学“肺胀”、“喘证”、“咳嗽”、“痰饮”等范畴;病机可归纳为肺脾肾虚,痰瘀阻肺;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浊与瘀血,两者相互影响。其病理实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衰,甚至可致心气虚衰而成四脏俱衰;表实乃水停痰凝、痰瘀互结、气道阻塞。

本病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发作期重在治肺,涤痰去瘀;缓解期重在疗理肺脾肾,扶正固本。目前本病缓解期的治疗受到重视,治疗手段也倾向于综合。气功疗法是防止病情反复发作、降低病死率、延长病人存活期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主选功法

 

(一)调畅肺气法

1.预备式

周身中正,两脚等宽,平行站立,两手自然下垂,百会上顶,含胸拔背,双目微闭,舌抵上腭,自然呼吸,随呼吸放松全身。

2.气合天人

两手如捧物,虎口向上,两臂成90 度角从斜前方上举,意想捧天地自然之气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时间,意想向全身贯气。然后两手沿身体正前方导气下落,手心朝向身体,距身体约2cm,至肚脐,两手如捧气罩于丹田,意注丹田,均匀缓慢呼吸调息,数息36次。

3.开胸理肺

按上式,两手上举,与膻中平,转掌心对胸。呼吸调息,呼气时两臂向前、向外展开,手臂与肩等高,转掌心向前;吸气时两手臂还原。如此反复12次。

4.强肾纳气

1)接上式,两手捧气上举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意想向全身贯气。

2)两手下落,手经头面,至胸,至剑突下,两手心贴肋,沿肋弓至腰部,手心贴于肾脏部位,做深呼吸12次,意想肾气充足。

3)两手分开,中指点命门,意守丹田,呼吸调息9次,然后两手还原体侧。

重复上述(1)—(3),操作3遍。

5.升降和畅

1)接上式,两手重叠(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至肚脐和中脘之间,重叠两手按顺时针方向左下右上摁着腹壁揉转,揉转3分钟左右。

2)两手边慢慢上升边拉开,至心口处中指尖相接,点按心口,顺时针左下右上转9圈。

3)两手分开沿肋弓由心口向命门画圈点按,画圈方向是前下后上。画一圈点按一次,共画圈点按12次;至命门,两手中指尖相接于命门处,顺时针左下右上方向转9圈。

4)而后两手沿带脉向前至脐,两手中指尖相接点按,顺时针左下右上方向转9圈。

重复上述(1)—(4),操作3遍。

6.收势

接上式,两脚并拢,两手慢慢自然下垂,调整呼吸片刻。两手捧气上扬,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时间,意想向全身贯气。然后两手沿身体正前方导气下落,至肚脐,两手重叠在肚脐上。意守丹田,安静养气35分钟即可收功。

 

(二)八段锦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三)五行掌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慢性阻塞性肺病症候复杂,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痰浊壅盛型和肺肾亏虚型。

 

(一)痰浊壅盛型

喘促气短,咳痰多而黏,咳吐不爽,胸中窒闷,或恶心纳呆,口中黏腻;舌苔滑腻,脉滑。

1.功法搭配

以调畅肺气法为主,辅以五行掌、六字诀。

2.操作要点

1以调畅肺气法为主选功法。练习时注意呼吸调息,神注桩中,气随桩动。坚持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30分钟。

2)辅以五行掌者,以捏法为主,该法有宣畅肺气、降气除痰的作用。练习捏法时,躯干的前后平移、左右转动要缓慢轻柔,两臂尽量前后伸展以扩展胸肺,呼吸时以指捏拢的力量使鱼际、太渊穴产生气感。

3)辅以六字诀者,重点选择“呬”字诀,于每天练主选功法之外,适时练习。

 

(二)肺肾亏虚型

喘促气短,动则喘甚,语言无力,咳声低微,神疲乏力,汗出恶风;舌质淡,脉虚弱或沉细。

1.功法搭配

以调畅肺气法为主,辅以内养功、八段锦。

2.操作要点

1)以调畅肺气法为主选功法。要点同上型。

2)辅以内养功者,可于每天练主选功法之外,取坐式或卧式、壮式,采用“吸—停—呼”呼吸法,并默念“补肺益肾”、“纳气平喘”等字句,1520分钟后,自然呼吸,意守丹田1520分钟。

3)辅以保健功者,可于每天练主选功法之后,练习“鸣天鼓”、“叩齿”、“搓腰”、| “檫丹田”、“擦涌泉”等节,作为收功使用;也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择要选做其他节。

 

三、注意事项

1.气功疗法常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的康复疗法,如急性期、重病期当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不可耽误抢救治疗。

2.练功注意循序渐进,练功量由小逐渐加大,避免剧烈的行为动作。

3.注意保暖,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附:古代功法辑要

本病的气功治疗,可参考古代文献中有关治疗“肺胀”、“喘证”、“咳嗽”、“痰饮”的功法,现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道生八笺·六气治肺法》:吐纳用呬,以鼻微长引气,以口呬之,勿令耳闻。皆先须调气令和,然后呬之。肺病甚,大呬三十遍,细呬三十遍。去肺家劳热,气壅咳嗽,皮肤燥痒,疥癣恶疮,四肢劳烦,鼻塞,胸背疼痛。依法呬之,病去即止,过度则损。呬时用双手擎天为之,以导肺经。

按语:此法治疗肺疾用六字诀“呬”字,强调以“呬”字导气,首先调气,等到气平和,然后才可以用“呬”法,且并不要求发出能让耳朵听见的声音。所谓“大呬”、“小呬”。是指气息出入的强弱粗细,而不是指发声的大小。六字诀功法总体上属于泻法,故不可过用。故此法特别强调“病去即止”。

2. 《道生八笺·脏腑导引法(七八九月实行)》:可正坐,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去肺家风邪积劳。又当反拳捶背上,左右各三度,去胸臆闭气风毒。为之良久,闭目叩齿而起。

按语:此法所选季节与肺相应,采用动作导引,舒展胸肺,并以手拍打以疏通经络,如此反复操作一段时间即闭目叩齿而收功。这一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不受场地时间限制,随时可做。

3. 《道生八笺·修养肺脏法》:当以秋三月朔望旭旦,向西平坐,鸣天鼓七,饮玉泉三,注云:饮玉泉者,以舌抵上腭,待其津生满口,漱而咽之,凡三次也。然后瞑目正心,思吸兑宫白气入口,七吞之,闭气七十息。此为调补神气,安息灵魂之要诀也,当勤行之。

按语:依据五行学说,此治疗方法中所选择的季节、时辰、方向均与肺脏相应,取自然时空、节气变化因素以辅助治疗。鸣天鼓和饮玉泉与保健功中的“鸣天鼓”和“漱津”一致。兑宫白气亦与肺相应,想象吸入之,并吞咽7次。然后注意呼吸,以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静养调息70次。

4. 《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导引……用力撑起,低头躬身渐下。以两手扳足尖三次。随原诀仰起。次咽津下降幽阙。如此功法二十四回。养静半香效。

按语:本法首先通过动作导引,牵动经络,调整气机,然后吞津下咽,意守静养30分钟。这种动静结合的功法,适宜于喘证虚实夹杂的患者。

此外,其他古籍如《性命圭旨》中的“八识归元法”、《云笈七签》中的“三一服气法”、《服气精义论》中的“服三五七九气法”等功法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康复治疗作用。

 

 

第二节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如果在安静状态下,两次非同日的血压升高,收缩压18.6kPa(140mmHg),舒张压21.3 kPa90 mmHg),即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即通常所谓的高血压病,约占高血压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约占高血压的5%以下。高血压病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后期可有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

高血压病属中医内科“眩晕”、“头痛”等病的范畴。症见头晕目眩,头痛且胀,耳鸣,面赤,急躁易怒,夜寐不宁,每因烦劳、恼怒而诱发或加剧,伴胁胀,口苦,头昏头痛,沉重如蒙,胸闷脘痞,呕恶痰涎,食少多寐。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及内伤虚损等原因造成,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痰淤血内阻。

本病的治疗多以平降肝阳、息风化痰为法,气功治疗功法多以松、沉、静为特征,以三调操作而言之,即是身体放松、气机下沉、精神安宁。

 

一、主选功法

(一)降压功

1.气贯手足

1)调身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稍外撇),体重落于踵,以利放松身体和调整呼吸。两臂微屈(腋胁空、肘略外撑),双掌在胯前,手劳宫穴与足涌泉穴上下相对,双掌连续缓慢、轻柔地上提下按。

2)调心  先意守气海片刻,再将意念放于手劳宫与足涌泉。体察手足的气感。

3)调息  自然呼吸。

2.疏导任冲

1)调身  两臂自然下垂,由体侧平举于头上,直臂上托(掌心向上)。两手下落,经头面,掌心向里,沿胸、腹部的正中线下落至脐,两手分开至体侧,意念沿大腿内侧下送至足心涌泉。重复上述动作9次。

2)调心  由体侧举臂至头,意念两臂从水中擎出,水又顺臂而下。直臂上托时,意想天降细雨。双掌沿任或冲脉下落时,存念于细雨淋浴全身,并沿身继而流入脚下井之中。

3)调息  举臂至双掌上托时吸气;双掌沿任或冲脉下落时呼气。

3.通畅督带

1)调身  疏通督脉的动作与疏通任脉的动作相同,都是沿着身前正中线下落,但意想身后督脉。疏通带脉的动作,是在疏通任脉的双掌沿身前正中线下落至脐,中指点肚脐,然后双手分开,沿带脉向身后画弧,中指点命门。

2)调心  疏通督脉时,存念于细雨通透脊髓,再流入地下井内,潸潸然,滴滴有声。疏通带脉时,系念于双掌在水中划动,似有阻力,觉有冷热。

3)调息  疏通督脉与疏通任脉的呼吸相同。疏通带,带脉时,因为导引动作增多,呼气较疏通任、督、冲的呼气有所延长。

4.运行脊柱

1)调身  两手叉腰,拇指向前,头后仰,以下颏向上、向前、向下、向内画弧,引动整个脊柱做前后蛹动,如此9次。再以骨盆带动脊柱向左右两侧摆动,如此9次。

2)调心  蛹动和摆动时体会身在水中,由于躯干的蛹动和摆动,身躯的前后左右有水在冲撞、振荡(全身气感)。

3)调息  与疏通任、督、冲、带脉相同。但由于动作增多,呼与吸必然进一步拉长,因此在扭、蛹、摆动作完成,双掌分置于两脚上之后,可稍为等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再练。

5.收功

1)调身  双掌交叠,轻抚于脐下3寸处的关元穴(掌心向里;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安静养气。

2)调心  意守(返观内视)脐下3寸后深处,即丹田。

3)调息  自然呼吸。

 

(二)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三)六字诀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高血压病症候复杂,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风、痰、瘀血,其病位在肝肾,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阴虚阳亢和痰浊壅盛两大类型。

 

(一)阴虚阳亢型

头晕目眩,头痛且胀涨,耳鸣,面赤,急躁易怒,夜寐不宁,每因烦劳、恼怒而诱发或加剧,伴胁胀,口苦;舌苔薄黄,脉眩。

1.功法搭配

降压功、六字诀或放松功为主,辅以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降压功全套功法,每天练12次,循序渐进。动作要缓慢、轻柔。意念要松静。呼时有意,要细长;吸时无意,可略短。这是调心、调身与调息紧密结合的。

2)初学可以三线放松法为主。每次练习先行叩齿、搅海、咽津等诱导功,然后接三线放松法,自然呼吸,呼气时配合默念“松”,意守部位以涌泉、下丹田等部位为主,并以“向下”的意念加以诱导。后以保健功的五指梳头、鸣天鼓、搓手擦面等节收功。时间约30分钟,每天12次。

3)六字诀可全套练习,以呼气时默念“嘘”、“吹”二字为主,可平肝潜阳。

4)肝阳上亢明显者,可在收功后加直擦脚底心,左右交替,各100200次。

 

(二)痰浊壅盛型

头昏头痛,沉重如蒙,胸闷脘痞,呕恶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或眩滑。

1.功法搭配

降压功或放松功为主,辅以八段锦、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降压功全套功法,每天练12次,循序渐进。要求同上型。

2)初练宜从三线放松法入手,意守丹田时注意腹式呼吸的训练,可以默念字句的方法来控制呼吸的节律,最好以叠手旋摩脘腹、五指梳头、搓手、浴面结束练功。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

3)可同时加练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等动功。

 

三、注意事项

1.练功时应松衣带,穿平底鞋,不饥,不饱,选择环境安静、优美和空气流通的场所进行,酒后或心情不佳时,暂不练功。

2.妇女怀孕和月经期,勿练。

3.注意检测血压,必要时作血脂、尿常规、眼底、心电图等项目检查,做到心中有数,以增强练功信心。并应根据病情,酌情配合药物治疗。

4.培养良好作息习惯。控制情绪,忌怒、急、躁。控制饮食,食宜清淡、宜量少。

5.血压稳定后,应坚持长期练功,以利于巩固疗效。

 

附:古代功法辑要

 

高血压病的气功疗法,在古代文献中可参考针对“头晕”、“头痛”治疗的功法,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养生导引法云:以两手抱右膝,著膺,除风眩。

按语:风邪是导致眩晕的重要原因,因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与肝风内动有关,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亢而无制,则为眩晕。故调理高血压所致的眩晕首先需要平逆过亢之阳气。在这里,导引操作中特别强调了双手抱“右”膝尽量贴近胸部的操作要点。这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右为阴主降。但是现代科学研究并未有明确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当在实践中仔细加以揣摩体会。

2. 《道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修养肝脏法》:春三月朔旦,东面平坐,口齿三通,闭气九息,吸震宫青气入口,九吞之,以补肝虚受损。

《道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修养肾脏法》:当以冬三月,面北向平坐,鸣金梁七,饮玉泉三,更北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五吞之,以补吹之损。

按语:《道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的养肝、养肾之法属服气法,在天人整体中,依据五行学说,修养肝时,面向东方,配合意念,想象从口中吸入东方震宫青色之气;修养肾时,配合叩齿、漱津,面向北方,想象从口中吸入北方玄宫黑色之气,并吞咽而下。

3.《保生秘要》:观空,坐定,闭气,以两手心掩耳击天鼓,次擦涌泉,次以手按膝端而坐,呵气九口,如法定神。

按语:所谓肝肾同源,上文所提导引方法,主要从滋肾水以涵肝木的角度调整气机,肾精亏虚,所以本操作首先必须观空、凝神,然后击天鼓以助肾精,擦涌泉以引精益肾,最后结合六字诀之呵音,泻心火以助肾水。依次操作,双管齐下,自获疗效。

此外,《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中所载六字诀的“呵气法”和“呬气法”可通调肝、肾之气;《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中的“立春正月节坐功图”、“惊蛰二月节坐功图”、“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图”、“大寒十二月中坐功图”等,可用治肝肾亏虚、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第三节  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以心肌缺血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上可分为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类型。心绞痛依照临床表现,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前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其表现是由劳累、激动、饱餐、寒冷等因素诱发出位于胸骨下部后方的压榨性、窒闷性的发作性疼痛,历时310分钟,很少有超过15分钟者,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35分钟后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作无明显诱因,甚至可在静息或睡眠状态下发作,或表现为持续较长时间的重度疼痛,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后多不能缓解。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多数有突发性疼痛,部位与心绞痛大体相同,但疼痛剧烈而持久,服用硝酸甘油类制剂不能缓解,常伴有休克、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等,心电图多数有特征性改变。隐性冠心病临床表现为缺少自觉症状,静息状态下或加重心脏负荷的情况下,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上述症状缺如,心电图有病理性Q波存在。

冠心病与中医古籍中的“胸中痛”、“真心痛”、“胸痹”等有许多类似之处;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年逾半百,肾气渐衰,温煦滋养无权,终至心肝脾肾俱亏,功能失调;实者,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不通则痛,而发胸痛。临床又以虚实夹杂之证为多,症见胸隐痛或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神疲懒言,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动则汗出;胸前绞痛,或痛闷交作,痛发时可引及左肩、左臂,爪甲暗淡,唇舌紫暗,或呕吐痰涎。

根据胸痹病机以心阳虚为主,肝肾脾俱亏,气滞血瘀,虚实夹杂的特点,其治疗宜兼顾标本。在功法练习上注重动作导引和意念诱导相结合,行气以活血。体质差、病情较重者当以静功为主,病情稳定者可以动功为主,静功为辅。

 

一、主选功法

 

(一)冠心功

1.预备式

松静自如站立,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含胸拔背,下颌微内含,自如呼吸,垂肩沉肘,两目微闭露一线之光,舌抵上腭,面带微笑;小腹微内收,提肛。两手掌心朝下,五指微张开,拇指与中指交接,呈“O”形。练功时可前后轻柔晃动。

2.存想导气

我站在海滩边练功,东方一轮红太阳从海上渐渐升起;脑子空虚,胸腔和腹腔、四肢内部皆空;人与阳光融于一体,全身气血畅通,“病气”从脚底涌泉穴排除;掌心劳宫穴和手腕部灵道穴有白色光点,拇指与中指有一股气流(或白光)在转动打圈。

3.下肢行气

姿势同前,也可卧式或坐式。意念于三线放松行气一遍,气沉丹田,意守丹田,待气聚丹田,有明显感觉后,引丹田之气至会阴、左大腿外侧、左小腿外侧、左脚背、左大趾、第二趾、第三趾、第四趾、第五趾、左涌泉穴、左足踵(内踝),再从左小腿内侧、左大腿内侧回到丹田,“养”一会儿。再如前法在右下肢行气,最后回到丹田,再“养”一会儿。

4.上肢行气

待下肢行气有明显感觉,而且能气随意行,掌握熟练后,再增加两上肢行气。方法是在下肢行气回到丹田“养”一会儿后,再引气上行至左乳部、左肩部、左上臂外侧、左下臂外侧、左手背、左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左手心,再沿左下臂内侧、左上臂内侧,经左乳部,从胸骨中线下达膻中,再引气上行至右乳部、右肩部、右上臂外侧、右下臂外侧、右手背、右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右手心,再沿右下臂内侧、右上臂内侧、右肩里侧,至廉泉穴、承浆穴、舌体、舌根,下行回到丹田“养”一会儿。

5.收功

自然呼吸,气息归元,意守丹田,摩腹收功。

 

(二)强壮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三)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冠心病病证复杂,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胸阳痹阻和阳气虚衰两大类型。

 

(一)胸阳痹阻型

胸前绞痛,或痛闷交作,痛发时可引及左肩、左臂,爪甲暗淡,唇舌紫暗,或呕吐痰涎;舌暗边有瘀血点,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细滑。

1.功法搭配

以冠心功、强壮功或放松功为主,辅以吐纳导引功、保健功、六字诀、八段锦。

2.操作要点

1)以冠心功为主选功法时,每天练2次,早晚各1次,每次3060分钟,并坚持练到100天。

2)辅以八段锦者,选择其中的“攒拳怒目增气力”、“双手托天理三焦”、“五劳七伤往后瞧”、“双手攀足固腰肾”4节,每节3遍。

3)辅以吐纳导引功者,两手平按于小腹前,十指相对,吸气时,意念想气自两眉间吸入,向下穿过胸腔,直达小腹,同时小腹慢慢隆起;然后呼气,小腹缓缓内收,气自原路呼出,同时,两手掌背相对,上提至胸前,然后向两边分开画弧,至大腿旁,再顺原路返回。此为1遍,反复21遍。注意以鼻呼吸,吸气时,可听到气流通过时产生的“鼾声”,呼气时,随着动作的导引做鼻腔喷气。

4)辅以六字诀者,行“呵”字功,可出声,30次。

 

(二)阳气虚衰型

心胸隐痛或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神疲懒言,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动则汗出;舌淡胖边有齿印,脉沉细或结代。

1.功法搭配

以冠心功、强壮功或放松功为主,辅以真气运行法、保健功等。

2.操作要点

1)以冠心功为主选功法时,每天练2次,早晚各1次,每次3060分钟,并坚持练到100天。

2)辅以真气运行法者,按本教材第六章该功法的介绍进行。

3)辅以保健功者,行叩齿、搅海、漱口、咽津等节收功。

上述方法每天练习12次,6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注意事项

1.依据病情之轻重缓急,确立治疗方案。本病仅表现为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经气功锻炼大多渴望缓解。如果发生心肌梗死或出现心里衰竭时,应及早采取其他措施加以抢救,不可单纯依靠气功方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间不可练功,如病前已熟练掌握练功方法,可轻度练习放松功。

2.注意饮食调养。平素以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豆类及豆制品、新鲜水果与蔬菜等为主,少食高脂肪和含糖量过高的食物。

3.尽量避免突然的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4.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规律,避寒就温,劳逸结合。

 

附:古代功法辑要

冠心病的气功疗法,可参考古代“胸痹”、“心痛”的治疗功法,现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 《道生八笺·修养心脏法》:当以四月五月弦朔清旦,面南端坐,叩齿九通,漱玉泉三次,静思注想,吸离宫赤气入口,三吞之,闭气三十息,以补呵气之损。

《道生八笺·六气治心法》:治心脏用呵,以鼻渐长引气,以口呵之,皆调气如上,勿令自耳闻之。若有心病,大呵三遍。呵时,以手交叉,乘起顶上为之,去心家劳热,一切烦闷,疾愈即止,过度即损。亦须以呼字吸旺气以补之。

《道生八笺·心脏导引法》:可正坐,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筑,各五六度,又以一手向上拓空,如擎石米之重,左右更手行之。又以两手交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闭气为之。去心胸风邪诸疾,行之良久,闭目,三咽津,叩齿三通而止。

按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高者,因而越之。”胸痹之患,病位在上焦,属于人体的上部,所有的动作导引术都遵循这个原则。或者以动作引气上越,或者以动作使邪气聚于上焦,然后引导真气驱邪外出。六字诀吐气法,不必拘泥于文献中所说之数,初练者尤应注意,但以舒适为度,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呼气次数。存想观照之时,当注意绵绵若存,而不可一味求强,否则适得其反。做完导引术之后,应当记住收功。

2.《千金要方·调气法第五》:心脏病者,用呼吹二气满,呼疗冷,吹治热,大呼三十遍,细呼十遍,吹五十遍,细吹十遍。肾脏病者体冷阴衰,面目恶痿。用呬气出。

按语:古代发音不断演化,此处发音与上文的《道生八笺》记载并不相同。这些发音可以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比较、体会。

3.《云笈七签·三一服气法》:主夫欲长生,三一当明。上一在泥丸中,中一在绛宫中,下一在丹田中,人生正在此也。夜半至日中为生气,日中至人定为死气。常以生气时强卧、瞑目、握固闭目、闭口不息,心数至二百,乃口小微吐气出之,日增其数……闭气之法:以鼻微微引内之,数满,乃口小微吐之,小吐即便以鼻小引咽之,如此再三,可长吐之。为之既久,闭气数得至千五百,则气但从鼻入,通行四肢,不复从口出也。自欲通之,乃从口出。

按语:胸痹之病机在于阳微阴弦。故在平时症状缓解的时候,应当选用一些可以助阳的功法练习。三一服气法就是其中之一,其操作关键在于闭气,要领如文中所示。也可参考选用一些其他助心的功法,如内养功、强壮功、小周天法、服日精月华法等,详细操作方法可以参考本教材相关章节或《道生八笺》、《云笈七签》等古典文献。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

 

本病的形成、发展与胃酸、胃蛋白酶损伤胃黏膜密切相关,故名为“消化性溃疡”;又因其发生的部位绝大多数(95%以上)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简称“溃疡病”。消化性溃疡以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为基本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为慢性病程,以慢性、周期性发作的有节律的上腹部疼痛及消化不良为特点。本病是一种常见病,有10%12%是人口在一生中曾发生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50岁占多数,其中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二者比例为1.48:1.本病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塞、癌变等严重的并发症。

依据其临床特点,消化性溃疡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胃痛”、“胃脘痛”、“心腹痛”等范畴,其他如吞酸、噪杂、嗳气等亦与本病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而致,临床上以胃脘部的胀痛、刺痛、或钝痛、绞痛、闷痛为主症,并常伴有食欲不振、泛恶、嗳气、吞酸、噪杂、大便不调等症。

胃脘痛的辨证,首先应分虚实,本节选用较有代表性的3个证型,辨证施功与辨病施功相结合。实证以动功为主,动静结合,实则泻之;虚证以静功为主,练养相兼,“虚则补之”;阳虚者宜温阳,阴虚者宜养阴。慢性胃炎的气功治疗可按辨证施功的原则参照本节进行。

 

一、主选功法

 

(一)内养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三)六字诀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一)肝气犯胃型

胃脘攻冲作痛,连及练胁,胸闷痞塞,喜长叹气,食少纳呆,嗳气频频,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1.功法搭配

以内养功、放松功、六字诀为主,辅以保健功、站桩功。

2.操作要点

1)以内养功为主选功法者,可根据患者体力或病情选择取右侧卧式、平坐式或松静站立,呼吸方法从自然呼吸过渡到停闭呼吸,软、硬呼吸法结合练习,以软呼吸法为主。辨证要点:痛作或痛甚时采用中脘开降硬呼吸法(吸—停—呼),即吸气时意念中脘部位由里向外打开,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闭气,呼气时意想由中脘部位向足底降泻,起到理气止痛作用;痛减,以胸闷痞塞,食少纳呆,大便不畅为主时,则选用中脘开降软呼吸法(吸—呼—停),即在呼气降至足底时进行一定时间的闭气,以加强健脾和胃、疏胸解塞之功效。如此练习3040分钟后进行养气,即意守丹田510分钟。将停闭呼吸变为自然呼吸,静养丹田之气。初学者练习时间可短些,逐步增加练功时间。

2)以放松功为主选功法者,取自然站式或平坐式,从自然呼吸过渡到腹式呼吸,选三线放松法或局部放松法作为理气止痛的主功,练功时间1020分钟,或选整体放松法作为内养功的预备功,练功510分钟。

3)以六字诀为主选功法者,取站式,重点练习嘘字诀、呵字诀和呼字诀,每个字诀分布练习12次。亦可配合内养功的动、静功进行以上字诀的练习。

4)辅以保健功者,可于每天练习主选功法之外,选择保健功中叩齿、赤龙搅海、鼓漱、咽津、擦面、搓两胁、顺时针摩丹田等在适当的时候练习,也可作为功前预备,又可作为收功练习。

5)辅以站桩功者,于每天练习主选功法之外,可取抱球式,腹式呼吸,意守丹田,早晚各练3040分钟。

 

(二)脾胃虚寒型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食后痛减,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纳呆,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1.功法搭配

内养功为主,辅以放松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以内养功为主选功法者,取仰卧式、右侧卧式或平坐式。呼吸法选择中脘聚散硬呼吸法(吸—停—呼),吸气时,意想向中脘聚气,气攻病灶,再进行一定时间的闭气;呼气时,由中脘向外松散,以起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作用。练习3040分钟,然后意守丹田养气510分钟。

2)辅以放松功者,可于每天练习主选功法之外,取仰卧式,从自然呼吸过渡到腹式呼吸,行整体放松法5分钟,之外内养功预备式。

3)辅以保健功者,可选叩齿、赤龙搅海、鼓漱、咽津,配合硬呼吸行中脘点按18次作为预备式,即以双手中指为主,食指、无名指为辅,吸气点按中脘穴后行一定时间闭气,呼气时放松还原,起温中、补气、止痛作用,顺逆时针摩腹各36次,搓腰36次等作为收功。每个功时3060分钟,每天练功23次。

 

(三)胃热阴虚型

胃部隐隐灼痛,胃中嘈杂如饥,饥不欲食,嗳腐吞酸,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1.功法搭配

内养功为主,辅以放松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以内养功为主选功法者,根据其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络失养、虚火内扰的特点,在内养功呼吸法的选择上采取“吸—呼—停”之软呼吸法为主进行练习,以起到养阴益胃并退热的作用。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针对胃部灼痛,嗳腐吞酸之症,应先采取硬呼吸法,配合吐“呼”字诀,慢吸快呼,意守中脘部,以起和中止痛除虚热的作用;痛缓后,即按软呼吸法常规练功。针对此证型的口干咽燥,舌红少津需要配合“舌体起落”的练习,即吸气时舌抵上腭,呼气时舌体落下。若吸气后闭气,则舌抵上腭不动;呼气后闭气,则舌体落下不动。以起养阴和中、润燥生津之作用。

2)辅以放松功者,可以之作为预备式。

3)辅以保健功者,可选其中的叩齿、赤龙搅海、鼓漱、咽津、摩腹、叩足三里等作为预备功或收功。

 

三、注意事项

 

1.胃脘痛患者要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劳逸结合。

2.注意饮食调养,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切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禁食刺激性食物及药物。

3.饥饿时不能练功,需进食少许,饥饿感缓解后方可练功。

4.练功要持之以恒,为保疗效不可中断练功,3个月为一个疗程。病愈后可减少练功时间和练功次数,但仍需坚持练功,以巩固疗效。

 

附:古代功法辑要

消化性溃疡的气功治疗,在古代文献中可参考考治疗“胃脘痛”的功法,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养生方导引法云)脾脏病者,体面上游风习习,痛,身体痒,烦闷疼痛,用嘻气出。

《千金要方·调气法第五》:若脾病则唏出。

《养性延命录》: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吸、呬,皆出气也……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鼓腹淘气》:六气出不可过,过则伤正气。

按语:《诸病源候论》的“嘻字诀”和《千金要方》的“唏字诀”,“嘻”、“唏”音同义近,两处所述适用范围相同,均用于脾胃病实证。《养性延命录》指出:六字诀属泻法,能去邪气,原文有“大嘻三十遍,细嘻十遍”之说。注意:吐音属泻法,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不然,徒伤正气。现代气功治疗学中胃脘痛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气滞血瘀者多选“嘘字诀”配合“呼字诀”。

2.《千金方》:食饱行百步,需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则食宜消,益人无百病。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下摩生门》:生门者脐也。闭内气,鼓小腹令满,以手摩一周天。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运动水土》:但食毕须勉强步行,以手摩两胁上下良久,又转手摩肾堂令热。此养生家谓之运动水土,水土即脾肾也。自然饮食消化,百脉流,五脏安和。

按语:以上功法后世医家归纳为“齿宜数叩”、“津宜常咽”、“腹宜常摩”,简便易学,而且安全有效,目前仍将其作为防治脾胃疾病的主要功法。

3.《诸病源候论·脾胃病诸候》:(养生方导引法云)欹身,两手一向偏侧,急怒身舒头,共手竟扒相牵,渐渐一时尽势,气共力皆和,来去左右亦然,各三七。项前后两角缓舒手,如是似向外扒,放纵身心,摇三七,递互亦然。去太仓不和,臂腰虚闷也。

按语:以上两法,一松一紧,一张一弛,先急后缓,消补结合。而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的食欲不振,其临床表现虚实错杂,正须消补并举、动静结合。体力稍好者可适当选用动功,以宣畅气机、调和脾胃。

4. 《诸病源候论·宿食不消病诸候》: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雁行气,低臂推膝踞,以绳自缚拘左,低头倚臂,不息十二通。消食轻身,益精神,恶气不入,去万邪。

按语:这两种方法均以导引吐纳相结合,有舒畅气机、助运消食、调和脾胃的作用,能够改善和消除虚寒型溃疡病消化不良的症状。

5.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导引按跷》:踊身令起,平身正坐,两手叉项后仰视举首,左右招摇,使项与手争。次以手拔脚梢闭气,取太冲之气,左挽如引弓状,右挽亦如之……又屈动身体,伸手四极,反张侧擎,宣摇百关,为之各三……谷气得消,血脉流通。

按语:《圣济总录》集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治秘要》等宋以前十余家养生学派的气功保健按摩方法之大成,编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神仙导引”。《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由14节动功组成,主要通过形态的导引及调息以“鼓腹淘气”、“下摩生门”、“运动水土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舒展气机、疏肝解郁的效用,可用于胃脘痛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肝郁气滞等实证。

6.《道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导引脾脏法》:可大坐伸一脚,以两手向前反擎三五度。又跪坐,以两手据地回视,用力作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积聚风邪毒气,又能消食。

按语:以上两法均属动功,有通畅气机、增进食欲的作用,古人治疗脾胃疾病一向“以通为补”,故本法亦有健脾和胃、助运的作用,脾胃疾病无论虚实均可选用,实际操作时需注意辨证施功、动静结合。

 

 

第五节  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多见。慢性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在半年或一年以上;一般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前者一般情况尚好,后者病情较重。慢性肝炎的常见症状是乏力,左胁部不适或隐痛,食欲不振;其次有腹胀、低热、头昏、失眠、小便黄等;有些患者心悸、气短、胸闷。此外,可有蜘蛛痣、肝掌、皮下出血点、皮肤色素沉着;也可有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肝脏肿大,质地硬,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肝功能方面:迁延性肝炎,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增高,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基本正常,自身抗体多为阴性;而活动性肝炎,则转氨酶显著增高,蛋白电泳、球蛋白明显升高,自身抗体阳性不少见。慢性肝炎日久可导致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再生的结节形成、变硬而成为肝硬化。肝硬化临床早期可无症状,或有腹胀、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疼痛、逐渐消瘦、疲乏等症状;晚期则出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内分泌功能紊乱。门脉高压加上肝功能低下,使白蛋白形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肝脏对醛固酮、雌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减弱,使肝内淋巴溢出,逐形成腹水;肝硬化还使几种凝血因子缺乏,容易出血。

本病属于中医学“鼓胀”、“单腹胀”、“积聚”、“癥瘕”、“黄疸”、“胁痛”等范畴,其病机变化多由气滞、血瘀、水蓄而成,病位在肝,延及脾肾。肝气郁久,势必木郁克土,可出现气滞湿阻;脾失健运,湿浊不化,阻滞气机,可化热而出现湿热蕴结的病证。肝脾俱病,肝气郁滞,血气凝聚,隧道壅塞,可见肝脾血瘀证。脾之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水谷之精微不能输布以奉养他脏,浊阴不降,水湿不能转输以排泄体外。病延日久,干脾虚,进而累及肾脏亦虚,则出现肝肾阴虚证。本病因肝、脾、肾功能相互失顾,终至气滞血瘀,水停腹中;肝、脾、肾久病,虚者愈虚,而气、血、水壅结腹中不化,实者愈实。

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早期以邪实为主,重在理气消胀,活血化瘀,清利湿热;中期和晚期均宜攻补兼施,中期侧重利水消胀,晚期应以补虚为主,重视并发症的治疗。

 

一、主选功法

 

(一)疏肝功

1.预备式

坐于高低相宜的凳上,大腿横平,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距离略宽于肩,右手掌心覆于丹田,左手掌心叠于右手背上。舌抵上腭,全身放松。

2.腹式呼吸

口呼鼻吸,吸气舌抵上腭,呼气舌抵下腭,吸气不用意,然其自然,呼气时注意将气送到丹田。呼气时默念“嘘”字,做到呼吸匀、细、长。如此12次呼吸。

3.双手开合

吸气双手上提至脐,指尖向下,掌心相对,聚于丹田,谓之合功;呼气翻掌,掌背相印,欲触又开,分向两侧,谓之开功。意念呼吸同前,呼气默念“嘘”字。如此反复12次。

4.行功

左足向前伸出打直,足跟着地,足趾向上,手随步出,双手伸直,报球状,舌抵上腭。吸气自左足大趾隐白穴起,以意领气,气随经行,手随意动,意气形三者合一,沿足太阴脾经上升,沿大腿内侧进入腹部,直上注入心中,上输于肺,经咽喉,连舌本,散舌下;手腕十指自然微屈,双手随意念将气提至与唇相平。接着呼气,默念“嘘”字,双手变掌,右掌在下,左掌在上,排列于右上胸腹,状如按摩,从右上部次第按下,过肝区(同时收回左足,迈出右足,足跟着地,足趾向上),意念气沿肝经降至大敦穴。呼气毕,收右足,出左足,如此反复,周而复始,39次。

5.柔肝

1)双拳柔肝法  双手握拳,拇指压于拳心,左拳贴于期门穴上,右拳贴于章门穴上。

2)双掌柔肝法  左掌贴于期门穴上,右掌贴于章门穴上。

两种柔肝均以手腕带动拳或掌频频震颤,频率月每分钟100200次。以23分钟为度。

6.存想

1)实证者(肝气郁滞、血瘀阻络等)吸气观想青色之气(青如秋空之青天或竹青色),自体外经期门穴源源进入肝脏;呼气观想翠棕色从肝脏经章门穴源源直出体外。

2)虚证者(久病体弱,耳鸣目眩,爪甲枯,舌红嫩少苔等),吸气如实证,呼气时观想地苍之色(地之苍黑、枯暗如尘),从章门穴源源直出体外。观想510分钟。

7.运气升降按摩

吸气双手变掌,缓缓上升,贴于两乳上,双手指尖相对,呼气时默念“嘻”字,随嘻字气息,观想气如雾瀑由胸洒下三焦,双掌缓缓下推至丹田,如此反复9次。

8收功

恢复成预备姿势,舌抵上腭,开目,休息片刻;而后头上仰下点3次,颈部左右旋转2次,双手自然向左向右甩动各6次,两手甩至与肩平,头身目随手势转动,然后双手掌按下胸部,向下按摩至小腹,反复39次即可收功。

 

(二)保健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三)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可以只做肝区的放松。

 

二、辨证施功

慢性肝病病证复杂,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和肝肾阴虚两大类型。

 

(一)肝郁气滞型

胁痛腹胀,嗳气,乏力纳差,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

1.功法搭配

以疏肝功为主,辅以六字诀、站桩功、内养功、八段锦。

2.操作要点

1)疏肝功要注意形气神合一,呼吸调息、观想准确。坚持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30分钟。取站式。

2)辅以六字诀者,选六字诀的“嘘”字功,呼长吸短,意气相随,意念嘘字从肝中吐出。每天3次。

3)辅以八段锦者,重点练“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攒拳怒目增气力”三节。每天56次。

4)辅以内养功者,可采用卧式或坐式,呼吸采用“吸—呼—停”方式,意守丹田。每天练功4次,每次3060分钟。可配合保健功之揉腹、漱津等。

 

(二)肝肾阴虚型

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腰背酸痛,肝区隐痛,手足心热,心烦眠差;舌质红,少苔,脉沉弦。或腹大胀满,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燥,潮热,齿鼻衄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

1.功法搭配

以疏肝功为主,辅以六字诀、内养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疏肝功要注意形气神合一,呼吸调息、观想准确。坚持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30分钟。

2)辅以六字诀者,以“嘘”字功为主。如采用坐式,怒目扬眉,头左右来回慢慢转动,当转向两侧时呼气吐“嘘”字,到正中时则吸气。采用站式者,怒目扬眉,头转向左时,以右手拍打左肩,同时吐“嘘”字,回到正中时吸气;转向右侧则相反。时间不限,由少而多,适可而止。

3)辅以保健功者,着重做赤龙搅海、擦丹田、搓腰、叩齿、和带脉、擦涌泉等几节。

4)辅以内养功者,采用内养功的腹式呼吸,采取“吸—停—呼”的形式反复进行,默念字句“松又静”、“养肝肾”等。意守部位宜选肝脏或关元穴。

 

三、注意事项

1.注意生活起居,防止过度劳累,房事节制,要防止受凉感冒。

2. 保持精神愉快,放下思想包袱。

3.注意饮食调理,病人因进易消化、高营养、低脂肪、高蛋白(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高糖饮食,禁酒。有腹水者宜低盐饮食。有食管静脉曲张者,禁食刺激性食物及粗硬食物。

4.重症病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气功治疗为辅。

5.慢性肝病病程较长,练功要注意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附:古代功法辑要

 

慢性肝病的气功疗法,可参见古代文献中有关“鼓胀”、“单腹胀”、“积聚”、“癥瘕”、“黄疸”、“胁痛”的功法,现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寿人经·理肝木诀》:以左右两手次第下捺,思令气达掌心,行至指尖为度,不拘数,再以两手,如鸟舒翼状,左右各三,再以两手当胸,自上而下,复自下而上者三,再以两手,向左向右各三,上下如当胸。

按语:此治疗方法包括导引法与运气法两部分,主要是通过上肢自上而下活动,运气身体的五脏,疏通肝脏,曲直水火,和畅营卫,故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脏腑、舒畅精神的功效。

2.《诸病源候论·肋痛候》:(养生方导引法云)卒左肋病。念肝为青龙。左目中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从甲寅直符吏。入左肋下。取病去。(又云)右肋病。念肺为白虎。右目中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甲申直符吏。入右肋下。取病去。

按语:此法根据五行的规律(干支中甲寅属木,魂为肝之神,青龙属肝),通过存想的方法而达到调理肝脏的功效。

3.《道生八笺·养肝坐功法》:时正坐,以两手相重,按肩上,徐捩身,左右各三五度;又以两手拽相叉,反复向胸三五度。此能去肝家积聚、风邪、毒气。

……东面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九息,吸震宫青气入口,九吞之,以补肝虚受损。

《道生八笺·六气治肝法》:治肝脏用嘘法,以鼻渐渐引长气,以口嘘之。肝病用大嘘三十遍,以目睁起,以出肝邪气,去肝家邪热……数嘘之,绵绵相次不绝为妙。疾平即止,不可过多为之,则损肝气。病止又恐伤肝,当以嘘字做吸气之声以补之,使肝不虚。

按语:《道生八笺》所载治肝病法如上所述,共三种方法:导引、存想、六字诀。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故其导引法偏于调整上部,以遂其性。所提存想之术,其实还包含着调息内容,使用时应该注意。所谓闭气九息,指屏气时间大约为9次呼吸的时长。

此外,其他古籍如《黄庭五脏六腑真人玉轴经》中的“补肝气法”、《寿世青编》中的“五行掌”、《类修要诀》中的“导引却病歌诀”等功法均对慢性肝病有治疗作用。

 

 

第六节  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病理表现不同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组疾病。其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镜下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并常伴有肾功能损害。目前现代医学尚未完全搞清楚慢性肾炎的发病原因,少数患者可由急性肾炎演变而来,大多数患者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过程。其病理变化通常认为与免疫介导有关,体液免疫在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细胞免疫在某些类型肾炎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肯定。另外,免疫遗传因素在人体对肾小球肾炎的易患性、疾病的严重性及治疗反应性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慢性肾炎包含多种病理类型,而各种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均不尽相同。慢性肾炎的现代医学治疗主要是利尿、降压及对症处理。

慢性肾炎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虚劳”、“腰痛”的范畴。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有先天不足,房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因包括风邪外袭,湿毒侵淫,湿邪侵袭,药毒伤肾。病机以肾虚为主,并涉及多脏,表现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常兼夹外感水湿、湿热及瘀血。由于该病病因复杂,病机多变,病程缠绵,疾病后期常因虚实夹杂而使病情复杂且易反复,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根据慢性肾炎病机以肾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特点,其治疗宜兼顾标本。治本之法在于调节肾之阴阳,或补气,或温阳,或滋阴;另按合病的脏腑,或补肺益肾,或健脾补肾或滋补肝肾,以赔补虚损。治标即祛除湿浊、水气、血瘀等邪实。

 

一、主选功法

 

(一)强肾化浊功

1.预备式

两脚等宽,平行站立,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百会上顶,含胸拔背,双目微闭,舌抵上腭,自然呼吸,随着呼吸放松全身。

2.混元一气连天地

两手如捧物,虎口向上,两臂成90度角从斜前方上举,意念捧天地自然之气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个呼吸时间,意想向全身贯气。然后两手沿身体正前方导气下落,手心朝向身体,距身体约2cm。至肚脐,手心照肚脐,停留三个呼吸时间。然后两手还原于体侧。如此反复三遍。

3.三焦开合畅气机

1)接上式,两手至肚脐时,转掌心相对,指尖向前,两掌相距10cm左右,在肚脐等高处做开合拉气,两手轻匀外开,然后轻匀内合。开合9次,手在肚脐处停留三个呼吸。

2)将两手升至中脘部位,做开合拉气9次,手在中脘处停留三个呼吸时间。

3)将手升至膻中部位做开合拉气9次,手在膻中处停留三个呼吸时间。注意:拉气时两肩臂手放松,并与呼吸相配合,呼气时外开,吸气时内合,开合幅度不宜太大。

4.通阳化气利肾浊

1)接上式,两手捧气上举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意想向全身贯气。

2)两手下落,手经头面,至胸,至剑突下,两手心贴肋,沿肋弓至腰部,手心贴于肾脏部位,做深呼吸9次。然后上身前倾,两手沿臀向下导引,经大腿后面、腘窝、小腿后面,至足。

3)身体慢慢直起,两手如捧物,两臂从斜前方上举,两手捧气上举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意想向全身贯气。重复上述(1)—(2)操作2遍。

5.转腰涮胯强肾气

1)接上式,两手下落,手经头面,至胸,至剑突下,两手心贴肋,沿肋弓至腰部,大拇指超前,其余四指朝后。

2)身体微下蹲,躯干与大腿成以钝角,膝盖不超过脚尖,髋关节放松,并以之为支点,转动骨盆。先向左转36圈,然后向右转100圈。

3)以尾闾骨向前扣和向后翘,带动骨盆做前后摆动36次。

4)百会上顶,身体慢慢直起,两脚踩气并拢。

6.收式

接上式,两脚并拢,两手慢慢自然下垂,调整呼吸片刻。两手捧气上扬,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停留一个呼吸时间,意想向全身贯气。然后两手沿身体正前方导气下落,至肚脐,两手重叠在肚脐上。意守丹田,安静养气35分钟即可收功。

 

(二)内养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类”。

 

(三)保健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类”。

 

二、辨证施功

慢性肾炎病证复杂,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的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脾肾阳虚和气阴两虚两大类型。

 

(一)脾肾阳虚型

全身浮肿,面色白,腰脊酸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纳少或者便溏(泄泻、五更泄泻),小便清长,阳痿早泄;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1.功法搭配

强身化浊功为主,辅以内养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以强肾化浊功为主选功法。练习时要注意形气神合一,神注桩中,气随桩动。坚持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30分钟。平时多做局部拉气练习。

2)辅以内养功者,取坐式或卧式、壮式,采用“吸—停—呼”呼吸法,并默念“温补脾肾”、“化气利水”等字句,1520分钟后,自然呼吸,意守丹田1520分钟。

3)辅以保健功者,可选择其中的“鸣天鼓”、“叩齿”、“搓腰”、“擦丹田”、“擦涌泉”等节,作为收功使用。也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等情况择要选做几节。

 

(二)气阴两虚型

浮肿不堪,小便短赤,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自汗或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或弱。

1.功法搭配

强肾化浊功为主,辅以内养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强肾化浊为主练功法。操作要点同上述“脾肾阳虚型”。

2)辅以练内养功者,取坐式或卧式、壮式,采用“吸—呼—停”呼吸法,并默念“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字句,1520分钟后,自然呼吸,意守丹田1520分钟。

3)辅以保健功者,操作要点与上述脾肾阳虚型基本相同,注意加强“赤龙搅海”和“漱津”的练习。

 

三、注意事项

1.注意合理饮食。水肿较甚,低蛋白血症者,则应限制水和食盐的摄入量,给予高蛋白饮食。若无明显浮肿,无低蛋白血症,仅有少量蛋白尿和红细胞尿,可给予少盐饮食。若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者,则应予低盐、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若出现肾衰竭则应予优质动物蛋白,禁食植物蛋白饮食。

2.注意固护人体正气,勿劳力、劳神过度,尤其要注意节制房事。

3.要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保持精神情志的和畅。

4.生活要有规律,练功要持之以恒,使生命活动有序化。同时要避虚邪贼风,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避免风寒的侵袭。

5.定期检查尿常规,监控肾功能的状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附:古代功法辑要

 

慢性肾炎的气功疗法,可参考古代文献中治疗“水肿”、“虚劳”、“腰痛”的功法,现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虚劳候》:虾蟆行气。正坐,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劳七伤、水肿之病也。

按语:此法通过动作配合调息导引气机,“正坐”指端身正坐于凳子上,脚心平铺于地面,然后两臂放松向前平伸,掌心向下,类似虾蟆坐势。配合呼吸两臂做上下轻轻运动,调息要求闭口以鼻轻缓匀细深长吸气,至不能再吸时,以口微微吐出,如此通行气机12遍。此法在《诸病源候论·水肿候》亦有所列述。

2.《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虚痨导引……掌心无事任擦搓,早晚摩两胁肾俞耳根涌泉,令人搓百四十回,固精多效。

按语:此法属于自我按摩导引法,将两手心搓热,分别搓揉两胁、肾俞、耳根、涌泉等部位。原文中“百四十回”为约数,每个部位可搓揉5分钟,完整做一遍大约2030分钟。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具较好补肾固精之功。

3.《道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修养肾脏法》:当以冬三月,面北向平坐,鸣金梁七,饮玉泉三,更北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五吞之,以补吹之损。

按语:此法属古代功法中服气法的范畴,立论于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交通。五行学说中,冬三月、北方、玄宫黑色等都和肾相联系。“金梁”为道家气功名词,指上下门齿。“鸣金梁”即保健功中的“叩齿”,“饮玉泉”即“漱津”,服气时面向北方,配合存想,想象从口中吸入北方玄宫黑色之气,并吞咽而下。此法关键是服气配合存想。

4. 《道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六气治肾法》:治疗肾脏吐纳用吹法,用鼻渐长引气,以口吹之。肾病,用大吹三十遍,细吹十遍,能除肾家一切冷气、腰疼、膝冷沉重,久立不得,阳道衰弱,耳内虫鸣及口内生疮。更有烦热,悉能去之,数数出去,相继勿绝,疾瘥则止,过多则损。

按语:此法用六字诀“吹”字,配合调息导引气机。采用“鼻吸口呼”调息方法,以鼻深匀吸气,然后以口呼气并发“吹”音。原文中“大吹”、“细吹”是指吐字发音引导气息出入的强弱。一般认为“吐气出声”,导引的气息由慢变急,由清变浊,其效应偏重于泄实;而“吐气无声”则是泻法与补法的结合。六字吐气的关键是通过发音引导气息,而不在声音大小。本功法补泻结合,但偏重于泄实,故强调“疾瘥则止,过多则损”。

此外,《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调气法第五》中的六字诀呬气法可通调肾气;《太清导引养生经》中的“彭祖谷仙卧导引法”可针对肺脾肾虚;《道枢·圣胎》中的“清明三月节坐功图”、“芒种五月节坐功图”、“夏至五月中坐功图”、“立秋七月节坐功图”、“秋分八月中坐功图”、“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图”、“大寒十二月中坐功图”等可用治五脏虚劳、水肿。凡此种种,对慢性肾炎均有治疗、康复作用。

 

 

第七节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其基本生理病理改变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体内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多饮烦渴,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伴有乏力,精神不振,皮肤干燥瘙痒,四肢酸胀,麻木,腰痛等症。尿糖阳性。空腹血糖7.77mmol/L或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以上。临床上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1型糖尿病多于1415岁以前起病,发病较急,病情较重,易出现酮症酸中毒,血糖波动较大;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后的成年人,起病缓慢,病情较轻,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可无症状。糖尿病晚期较易出现多系统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眼部病变和神经病变。

本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素体阴虚,禀赋不足,五脏虚羸,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肾阴虚损,肺胃燥热;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临床表现以肺热津伤为主者,称之为上消;以胃热炽盛为主者,称之为中消;以肾阴亏损为主者,称之为下消。三消常合并出现,或各有侧重。

本病的中医治疗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主,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者,应阴阳双补,并根据肺、胃、脾、肾、肝等病位不同灵活选用治法。

 

一、主选功法

 

(一)糖尿病导引法

1.预备式

两足开立,宽与肩齐,百会上顶,舌抵上鳄,含胸拔背,两手自然下垂,心静神宁,腹式呼吸,意守丹田,静立片刻。

2.心肾相交

两臂带动两手上扬外扩,臂稍向里弯,达到太极之圆形。配合吸气,两手掌向中脘部位合拢,到两手距离不到1寸为止;然后两臂带两手配合呼气向外展开,手心向外,展到靠近环跳穴时,手心翻转向里贴于环跳穴处、如此反复9次,返预备式。

3.疏肝理肺

两臂在体前配合吸气,如捧物向上提,提到膻中穴处,合十。随后两臂配合呼气,悠悠向左右平伸,伸时手心向外。伸展后以大雁落地之势配合吸气,两臂带动两手落到原处。如此反复9次,返预备式。

4.强身健脾

配合吸气,腰向左后弯,右手由右向上托天,左足随着提起,呈金鸡独势;而后配合呼气,右手向头顶画圆圈弯至左足,手心向外;最后配合吸气复原姿势。再反方向做,动作和要领同。如此反复9次,返预备式。

5.滋阴补肾

两手随吸气由腿外侧向前上提至膻中穴,手心向上;随着两臂内旋屈腕,手心向上,配合呼气,两臂高举并撑圆。再随着配合吸气,两手由前向下;腰背配合呼气自然弯曲,两乎直下至指尖抽地。然后随身体自然直起,两手拢气归于丹田。如此反复9次,返预备式。

6.摇摆功

1)先迈出左脚,身体重心前移,两脚尖着地,两脚后跟踮起,大足趾和二足趾用力抓地,双臂自然向左边摆动,同时用鼻吸气。随着两足跟着地,双臂自左向右摆动,右手向右后方摆动,左手横在胸前,同时两脚尖翘起,两脚跟着地,配合呼气。

2)右脚向前迈一步,两脚尖着地,两脚跟踮起,双臂由胸前抬起。向左右分开,如凤凰双展翅的飞翔状态,同时鼻子吸气。然后双腿弯曲下蹲,双手扶在膝上,同时呼气。

3)起身不复原,接做第二次动作,共做9次,返预备式。

7.收式

两手重叠在肚脐上(男性左乎在里,女性右手在里),安静养气,意守丹田,3分钟后两手还原即收功。

()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六字诀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类,气功疗法的辨证施功亦从此。

()上消

烦渴多饮,口千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1.功法搭配

糖尿病导引法为主,辅以六字诀、五行掌。

2.操作要点

(1)以糖尿病导引法为主选功法,每天早晚各练习l次。

(2)辅以六字决者,行“呬”字功,吐音不可出声,次数不拘泥,宁少勿多,以适度为宜。初学者锻炼次数宜多,每次时间宜少。

(3)辅以五行掌者,行“捏法”,5~10次为1遍,每天2遍。

(4)上述功法结束时,行腹式呼吸5次,忌用力;然后意引肾水上润唯舌,再行叩齿,搅海10次,漱津3次,井将口津分3次吞下,用意送至丹田。

()中消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1.功法搭配

糖尿病导引法为主,辅以内养功、六字诀。

2.操作要点

1)以糖尿病导引法为主选功法,每天早晚各练习1次。

2)辅以内养功者,取坐、卧姿势均可,采用“吸一呼一停”呼吸法,意守下丹田,每次20~40分钟,早晚各1次。

3)辅以六字诀者,以“呼”字功,6次为1遍,每天2遍。

4)上述功法结束时,配叩齿、搅海各10次,漱津3次,吞津3次,摩腹100次收功。

()下消

尿频尿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眩晕耳鸣,日干唇燥,皮肤干燥、痰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1.功法搭配

糖尿病导引法为主,辅以真气运行法、六字诀。

2.操作要点

1以糖尿病导引法为主选功法,每天早晚各练习1次。

2)辅以真气运行法者,意念要轻,循序渐进,按操作要求进行。另可加强逆腹式呼吸,以意引气从涌泉上行至下丹田。

3)辅以六字诀者,行“嘻”字功和“吹”字功,每字6次为1遍,每天早晚各练3遍。

4)结束练功时,配合摩腹、搓腰、搓涌泉各100次。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按医嘱控制饮食,培养良好作息习惯。

2.练功的同时,应酌情配合药物治疗。

3.保待乐观情绪,节制房事,避免过劳,预防感冒。必须循序渐进,练养相兼,不可操之过急。

4.若为继发性糖尿病,积极采取措施,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附:古代功法辑要

古代文献中有关治疗“消渴”的气功功法较多,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解衣卧,伸腰少腹,五息止。引肾气,去消渴,利阴阳。

按语:解衣者,使无碍;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使肾逼蹙;者,大努,使气满小腹者,即摄腹牵气,使五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唯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阳者,饶气力。

2.《遵生八笺·修养脾脏法》:当以夏季之月朔旦,升三季后十八日,正坐中宫,禁气五息,呜天鼓二十四通,吸坤宫黄气入口,十二吞之,以补呼之损也。

按语:消渴之病当责之肺脾肾三脏,故举凡能够调理此三脏的功法,均可以参照使用。本法取季节之气,静坐以养脾。

3.《延年却病笺·调气液诀》:凡口中焦干,口苦舌涩,咽频无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热极状也,即需大张口呵之。每up必须闭户出之,十呵二十呵,即鸣天鼓,或七或九,以舌搅华池而咽津,复呵,复咽,令热气退,止。但候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热退,五脏凉也。

4.《保生秘要》:口干导引法:左右足心,每搓三十六回,按时吐纳,津回即咽……运动以舌托上鄂,凝悬壅穴、贯一窟凉水,渐提至咽。

按语:消渴之病常伴有口干舌燥,这里提供了两条古代气功处方供参考。前者针对之病候偏于火热实证;后者偏于虚证。总以口中之津为药,前者配合六字呵气诀以助泻实;后者结合指搓涌泉和吐纳之法以引气归元,培补真精。

5.《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行气诀》:……得内元,以意送之……因想见两条白,夹脊双引,直人泥丸,熏蒸诸宫,森然遍下毛发、面部、头项、两臂及手指,一时而下,入胸,至中丹田……灌五脏,却历入下丹田,至三里,遍经  、膝、胫、踝,下达涌泉……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之散气。则展手指,不须握固。

按语:消渴之疾,病久及络,虚实夹杂,故补虚和泻实当并重。本法主要采用存想的办法,前半部分意在补虚行气,与大周天功法相近;后半部分功在泻实,泻实需注意两手不需握紧。其实能够培补元气的功法,消渴病均可采用,诸多养生书中多有记载,可以参考《千金要方》、《寿人经》、《五福全书》、《养性延命录》等古典文献。

 

 

第八节  肥胖症

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过重,超过20%以土为肥胖症。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其他肥胖症只种。肥胖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岁以上者,女性发病率较高,绝经期后尤甚。肥胖症以单纯性肥胖最为常见,有代谢调节过程的障碍;继发性肥胖多继发厂于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胰岛等内分泌紊乱疾病之后。患者由于大量脂肪堆积,氧的消耗量较正常增加30%~40% ,所以怕热,多汗,心悸,腹胀,易疲乏,且横膈抬高,使呼吸运动及血液循环受影响而气促;严重者可缺氧,CO2潴留,嗜睡;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妇女月经量减少,甚至发生闭经、不孕等病证。由于身体负担过重,患者各关节易发生退行性病变,引发腰酸、关节痛,对感染的抵抗力也降低。

中医认为,肥胖人多痰、多虚。疾病之初为脾气虚弱,痰湿内阻,久则气虚甚或阳虚如胃肠虚热,则食欲旺盛,纳食过度,脂膏堆积;若脾胃虚弱,则痰湿内生,流于肌腠;或肾气不足,气化失司,水湿滞留而发为肥胖。

其病机以正虚为本,湿、痰、瘀阻为标,治疗宜标本兼顾。治本补虚可补肾气,健脾阳;治标则利湿、祛痰、化瘀。气功治疗多在补阳益气的同时,导引调畅全身气机,以助运痰湿。

一、主选功法

()减肥健美功

1.腹式呼吸

仰卧位,两手分别放在胸、腹部,做缓慢呼吸动作,每次3~5分钟。通过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可调整胸服部的肌肉和脂肪。

2.直腿上抬

仰卧位,双腿伸直抬高,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调整腹部及髋部的肌肉和脂肪。每次3~5分钟。

3.仰卧起坐

仰卧位,做起坐练习。体强者,可两臂后屈,两手抱枕部,做起坐运动;还可以做仰卧直腿坐,手触脚尖。体弱者可借物或人的助力压按踝部起坐。呼吸随起坐运动,意念守在涌泉和中丹田。每次3~5分钟。主要调整腹部肌肉及脂肪。

4.屈膝挺腰

仰卧位,两臂屈肘或伸直,脚跟靠近臀部,以两脚掌、肘关节或肩头部为支点,做挺腰动作,同时提肛,收腹吸气,放松时呼气。意守中丹田或命门。每次3~5分钟。本方法有培补元气和肾气,以达到调整腹部与腰背部肌肉和脂肪的目的。

5.抱腿压腹

仰卧位,用双手抱双腿压腹部,以调整腹部肌肉和脂肪。每次3~5分钟。

6.蹬自行车

仰卧位,两腿悬空,膝关节屈曲做蹬白行车运动,呼吸随运动进行,意念守丹田,以达到调整散腰肌、腹肌及骨盆底肌的作用。每次3~5分钟。

()易筋经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强壮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根据肥胖症的病机特点,中医临床土将其分为痰浊内盛和脾肾气虚两大类型。

()痰浊内盛

形盛体胖,腹部为甚,肢体困倦,胸隔痞满,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懒动嗜卧,嗜食肥甘醇酒;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1.功法搭配

减肥健美功或易筋经为主,辅以站桩功、按脐揉腹功、健美减肥功。

2.操作要点

(1)以减肥健美功为主选功法者,采用顺乎自然、深吸慢呼的腹式呼吸法,注意以意领气,心意相合:早晨5~6点空腹练功,效果最佳。

(2)辅以按脐揉腹功者,注意其操作方法:先以左手中食二指按于脐上,右手中食指二指复按于左手二指上,顺时针方向按揉100圈,反方向按揉100圈,先轻后重,以能耐受为度。再以双掌重叠揉腹,先以左手在下,顺时针揉72圈;然后以右手在下,转圈向下揉至耻骨,再回揉到肚脐。后用双掌从两侧肋下推至肚脐,反复推7次,再用两手从耻骨上托搓至肚脐7次。

(3)辅以站桩功者,每次站桩20~40分钟,每天2次,坚持1 ~3个月方能有效。

(4)辅以健美减肥功者,取卧式,意守小腹或意守呼吸,以顺腹式呼吸法鼓缩腹部40次。每天三餐前或饥饿时练习。

()脾肾气虚

全身肥胖,肌肉虚软,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尤甚;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1.功法搭配

减肥健美功或易筋经为主,辅以减肥练形法、腰部减肥功、臀部减肥功、腿部减肥功等。

2.操作要点

(1)以减肥健美功为主选功法者,要点同上。

(2)辅以减肥练形法者,注意呼气时发“嗨一嗳”音,以“嗨”音为先,“嗳”音收尾,吸气时舌抵上腭,用鼻吸气人小腹,闭息一段时间,然后呼气。闭息时间应逐渐延长,但不可勉强。早晚各1次,不宜在饱食后练功。

(3)辅以腰部减肥功者,取站式,操作时以头和足分别作为上下固定点,腰胯部犹如曲轴,进行缓慢小幅度旋转。用顺腹式呼吸法,意念采用带脉运气法,呼气时气血沿着带脉逆时针方向旋转,整个身体慢慢下沉,腰胯逆时针方向旋转;吸气时气血沿着带脉顺时针方向旋转,整个身体慢慢上升,腰胯顺时针方向旋转。

(4)辅以臀部减肥功者,取站式,采用自然呼吸,以臀部竖向旋转。随着呼气,身体慢慢地下沉;随着吸气,身体渐渐地上升。双手置于丹田处。

(5)辅以腿部减肥功者,取站式,采用自然呼吸,足跟提起,足尖着地,膝关节弯曲,腿部横向旋转。两手可分别按压住腿部某个部位一起旋转,或者两手按于丹田。随着呼气身体慢慢沉下去,随着吸气身体慢慢升上来。

三、注意事项

1.合理控制饮食:适当控制总热量,可在每天需要量中减少0.8~1 kcal,但需要注意食物中的成分调配,尽可能使食品多样化,多吃蛋自类食品及蔬菜、水果等。

2.限制动物脂肪及糖类食品的摄入。

3.一日三餐的量也应有所区别。早餐多吃一此,晚餐少吃一些。

4.伴有严重心血管、消化系统等慢性疾患者,练功时不宜呼吸太深。

附:古代功法辑要

肥胖症的气功治疗,可参考古代文献中运湿化痰、补虚温阳之功法,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寿世青编·十二段功》:凡行功,每于子后寅前,此时气清腹虚,行之有效。先须两目垂帘,披衣端坐,两手握固趺坐,当以左足后跟曲顶肾茎根下动处,不令精窍漏泄耳。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然后叩齿三十通。

继以两乎抱项,左右宛转二十四次(此可去两胁积聚之邪)

复以两手相义,虚空托天,反手按顶二十四(此可除胸隔间病)

复以两手心掩两耳,却以第一指弹脑后枕骨二十四(此可除风信邪气)

复以两手相捉,按左膝左捩身,按右膝右捩身,各二十四(此可去肝家风邪)

复以两手一向前一向后,如挽五石弓状二十四次(此可去臂肢积邪)

复大坐,展两手扭项,左右反顾,肩膊随二十四次(此可去脾胃积邪)

复以两手握固,并拄两肋,摆撼两肩二十四(此可去腰肋间之风邪)

复以两手交捶臂及膊,反捶背上连腰股各十四(此可去四肢胸臆之邪)

复大坐斜身偏倚,两手齐向上,如排天状二十四(此可去肺家积聚之邪)

复大坐伸足,以两手向前,低头扳足十二次,却钩所伸足屈在膝上,按摩二十四(此可去心包间邪气)

复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十二举(此可去心肝二经积气)

复以起立据床,拔身向背后视,左右各二十四(此可去肾间风邪)

复起立徐行,两手握固,左足前踏,左手摆向前,右手摆向后;右足前踏,右手摆向前,左手摆向后,二十四(此可去两肩俞之邢)

复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转二十四(此可去两肋之邪)

复以足相扭而行,前进十数步,后退十数步,复高坐伸足,将两足扭向内,复扭向外,各二十四(此两条可去两膝两足间风邪)

行此十六节讫,复端坐垂帘,握固冥心,以舌抵上颚,搅取华池神水漱三十六次,作咽声咽下,复闭气。想丹田之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内外.蒸热乃止。

按语:此十六段导引法,从头至脚依次梳理全身气机。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做其中的几节或全部,以达到运化局部或全身痰湿之邪的目的。

2.《遵生八笺·服日气法》:平旦伺日初出,乃对日,坐立任意,叩齿九通……瞑目握固,存日中五色流霞皆来接身,下至两足,上至头顶。又令光霞中有紫气,如目童,累数十重,与五色俱来,入口吞之,四十五咽气。又咽液九过,叩齿九通。

3.《遵生八笺·服日月光芒法》:凡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饯,在心中,赤色有光芒,从心中上出喉,至齿间即不出,却回还胃中。如此良久,临目存见心中胃中分明,乃吐气,讫,咽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日出时、食时、日中时行之。

按语:日为阳之精华,服日气或日之光芒,即所以补人体之阳也。上两节的操作中均以太阳为存想的对象,但是又各有所不同。服日气法,重视天人之问的湘互影响,强调在日出时习练,以实景诱导存想,比较适于初练气功的人。而服日月光芒法则要求“一日三为之”,重在自身内在体验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由于此法能够补益人体的阳气,故阳虚痪湿肥胖证侯的病人可以选用。此外,凡阳气虚弱证候的疾患,如冠心病等,均可参照使用本法。

 

 

第九节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是生理上一个特定转变的过渡时期,男女皆有,但以妇女较为明显,出现的症状也以妇女为多。一般情况下,女子49岁前后,男子64岁前后,由于卵巢或睾丸功能减退,性激素明显减少,致使正常的丘脑下部、脑垂体和性腺之间的平衡关系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调,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包括精神紧张、记忆力衰退、思想不易集中、眩晕耳鸣、面红潮热、出汗、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精神不振、周身乏力、心慌气短、腰酸腿软、血压波动,或面目肢体浮肿,妇女可伴有月经紊乱等。这些症状往往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一年半载,长者迁延数年,少数人症状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为“脏躁”、“月经不调”、“心悸”等,病因病机为心肾气渐衰,冲任脉虚,天癸将竭,生殖机能逐渐减退以致丧失,不能正常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因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本病以虚证为主,或兼有实证。治疗时当养心气,补肾气,温阳填精,有实证者当配合疏肝理气,清心除烦

一、主选功法

()元阴功

元阴功以意守关元穴(丹田)、蓄养真气为主,使内气充足并循足少阴肾经周流不息,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使肾气(真气)充足,少阴得养,从而激发先天之本,调整阴阳气血,疏通经络脏腑,使人体各脏腑组织功能得以协调正常。该功法对妇女绝经前后诸证有较好的疗效。

1.预备式

正身直立,两脚与肩同宽,微成内八字,双目微收;悬顶直项,下颌微收;沉肩松胯,两臂自然下垂,腋下不夹紧,双千相叠(女子右手在里,左手在外;男子相反),置于下丹田处;做到全身放松,并使百会、丹田、会阴穴二点垂直于一线上;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入静,排除一切杂念。

2.气灌丹田

入静后,两手从腹前向左右两侧缓慢张开,掌心向前向上,同时呼气;然后再从两侧向腹前慢慢合拢,仍归于丹田处,同时吸气,意识想象四周的自然之气随着两手的慢慢归拢而吸入腹内,灌充丹田,从而使内气充足、鼓荡。如此一呼一吸,气灌丹日,连做60次。

本功法各式均采用顺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腹部随之渐渐鼓起,呼气时,腹部随之慢慢凹陷。月经量多、经期过长的患者以自然呼吸法为宜。

3.丹田开合

两手掌背相对,从丹田处慢慢向左右两侧分开,做开式,同时呼气;然后转掌,掌心相对,慢慢关合至丹田处,做合式,同时吸气。如此一开一合,一呼一吸,连做60次。

4.气运八卦

两手相叠置于下丹田处,做腹部按摩,手掌以丹田为圆心,以耻骨联合与脐窝的连线为直径,成圆八卦摩腹,动作宜轻宜缓,重在以意引气,意想下丹田真气随摩腹手势在腹内成圆八卦运行,连绵不息,先做顺时针按摩,后做逆时针按摩,真气也随之按照顺、逆时针方向运行,如此各做36次。呼吸法如上式,摩腹动作与呼吸不必保持一致,只要做到“气(指呼吸)断意不断”,使真气在腹内循环不已即可。

5.运气固带

两手掌背相对,从丹田处慢慢分开,绕腰腹循行至脊背命门穴(约与脐相对处),同时吸气,并意想内气从下丹田沿带脉运行至命门穴;然后再从命门穴经腰腹返回下丹田处,同时呼气,意念想象内气从命门处沿带脉回归丹田,如此一呼一吸,气环带脉运行而固带。连做60次。月经量多、经期过长的崩漏患者,本节可多做36次或60次。

6.气循少阴

两手中指指端与拇指指端相扣,握成空心拳,然后从大腿两侧慢慢向前上提引至两腋下,同时吸气,并意想气由足底涌泉穴吸入,经足踝、小腿、膝、大腿内侧至会阴穴而入腹内下丹田;然后两手掌心向下,从腋下沿两胁肋一下行至大腿两侧,同时呼气,并意开命门穴,使气从命门穴灾脊下行至会阴穴后,分两条线从大腿,经膝,过小腿、足踝至涌泉穴。如此周而复始,一呼一吸,使真气循足少阴肾经周流不息。月经量多,经期过长的患者,可同时意守两乳之间的膻中穴。

7.收功

以浴面与浴头作为收功式,方法如下:

(1)浴面  睁开双目,意想“我要收功”,同时恢复自然呼吸,并以双手中指沿鼻两侧(迎香穴)自下而上,带动其他乎指擦面至额两侧分开,经太阳穴往下过两颊达下颌,然后再从鼻两侧做起,如此周而复始,连做6次。

(2)浴头  以双手中指沿鼻两侧自下而下带动其他手指摩至额上,经头顶而下达后项风池穴处,然后再从鼻下始起,如此连做6次,练功完毕。

()强壮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保健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更年期综合征病证复杂,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的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大类型。

()肾阴虚型

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酸腿软,面烘热而红,潮热出汗,手足心发热,溲黄尿少,口干便结,血压波动,月经提前,量多,或崩或漏,经血鲜红或暗红;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功法搭配

元阴功或强壮功为主,辅以放松功,内养功、回春功。

2.操作要点

(l)练元阴功者,如经来腹胀腹痛、经行不畅、淋漓时间长,气运八卦时可话当重按,并以逆时针运腹为主。

(2)以强壮功为主选功法者,可采取坐式或站式,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经量增多者改守中丹田。

(3)辅以内养功者,采用“吸一停一呼”呼吸法,以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潮热多汗的症状。

(4)辅以回春功法者,练习服气、虚静、抖动、转肩等内容。每天练功2~4次,每次30~60分钟。

()肾阳虚型

腰酸冷痛,肢冷畏寒,心慌气短,乏力,纳差,溲清便澹,夜尿尤多,或五更泻,月经延迟,色淡质稀,带下量多;舌质淡嫩,苔白,脉沉迟。

1.功法搭配

元阴功或保健功为主,辅以内养功、六字诀。

2.操作要点

(l)练元阴功者,如经来量多,无腹痛,气血虚弱,当以顺时针运腹和自然呼吸法为主。

(2)辅以内养功者,采用“吸一呼一停”呼吸法,取平仰卧位,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和增强体质。

(3)辅以六字诀者,以“呼”字功和“吹”字功为主,侮字6遍:每天练功2~4次,每次30~60分钟。

三、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并做适宜的运动,如散步等。

2.注意饮食调理,勿食辛燥刺激之品,使脾胃安和,以后天补养先天。

3伴有高血压、心肤病者,应注意配合药物治疗。

附:古代功法辑要

更年期综合征的气功疗法,在古代文献中可参考治疗“脏躁”,及补肾调和阴阳的功法,现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遵生八笺·肾脏导引法(冬卷)》:正坐,用两手耸托,右引胁三五度,又将手反著膝挽肘,左右同捩身三五度,以足前后踏,左右各数十度,能去腰肾风邪积聚。

2.《修龄要旨·四时调摄》:冬三月……治肾用吹字导引,可正坐,以两乎耸托,左右引胁三五度;又将手反著膝挽肘,左右同捩身三五度,以足前后踏,左右各数十度,能去腰肾风邪积聚。

按语:此两条以运动形体为主,所选季节为冬三月,与肾相关,节气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欲通过季节、节气的影响,加之活动相应的身体经脉,祛除腰区的病邪。由于腰为肾之府,故运腰利于肾的开合,补肾之不足。

3.《寿人经·理肾水诀》:握两拳,紧抵左右腰际,身向两边摇摆,使气达内肾,不拘数;再以两手垂睾丸之前,身向两边摇摆,使气达外肾,亦不拘数。

按语:此法通过晃动身体的方法使经络通畅、气机条达,再加上意念的作用,能使肾脏得到特别的补养。

另外,《性命圭旨》中的“五所朝元法”、《太极祭炼内法》中的“火炼法”、《养生秘录》中的“水火调节法”、《太清导引养生法》中的“彭祖导引法”等古代功法,对本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第十节   

阳痿是男子未到性欲衰退时期,临房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之病证,常伴有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腰酸肢软等症状,为男性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证之一。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发病者约占男性性功能障碍的37%~42% ;国内有关资料统计,成年男性中阳痿患者约占10%,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问。阳痿有功能性与器质性之分。功能性阳痿多为大脑皮质高级中枢抑制加强,脊髓勃起中枢兴奋性相对降低,常见因素为精神因索,如夫妻争吵、精神紧张等。器质性阳痿常见于性器官发育不良,如阴茎小、弯曲、隐睾症,睾丸发育不良等;或性器官病变,如性器官外伤、手术、血管瘤等;或神经性病变,如脊柱裂、中枢神经瘤等;或内分泌疾病,如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的病变等;或全身性慢性疾病。

阳痿在明代以前称之为“阴痿”,至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中才开始用“阳痿”病名,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房事大过,或少年误犯手浮,以致精气不足,命门火衰;或思虑忧郁,暗伤心脾,以致气血两虚;或惊恐不释,气机逆乱,肾气失司;或湿热下注,宗筋受灼而弛纵,发为阳痿不举。

治疗以补肾壮阳为主,有补益心脾、疏肝解郁;清热化湿、益肾宁神等法。气功疗法主以局部按摩、理气习阳为主,有较好疗效。

一、主选功法

()铁档功

1.推腹

仰卧,全身放松,调匀呼吸,排除杂念、用两千相叠(左手在下),自剑突部位向耻骨联合推摩36次。两手向下推时慢慢呼气,将真气送人丹田,意念随着手掌的推动,体会手下的感应。

2.分阴阳

仰卧,以两掌自剑突下向腹两侧分推36次。向下分推时慢慢呼气,注意体会掌下的感应。

3.按揉

仰卧,两手相叠(左手在下),在脐部左右旋揉各36次,自然呼吸,注意掌下感应。若触知腹部有硬块,可按住硬块久久按揉,并用意向硬块引气。

4.捻阴茎

取坐位,以两手食、中指与拇指在阴茎根部的两侧捏起精索,左右捻动各50次:。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注意两于捻动精索的感应,以微酸胀、舒适不痛为准。

5.揉睾丸

坐位,以右手将阴囊、阴茎一同抓起,虎口朝前,阴茎与睾丸露出在虎日的外面,将其根部握紧。先以左手掌心按在左侧睾丸上揉50次;然后换手以同样的方法揉右侧睾丸50次。自然呼吸,将意念集中在揉睾丸那只手的手心里。手法要轻柔,睾丸以轻微酸胀、舒适不痛为准。

6.搓睾丸

坐位,以两手食、中指面分别托住同侧睾丸的下面,再以拇指按压其上面,左右搓捻50次,睾丸以酸胀舒适不痛为佳。

7.顶睾丸

坐位,以两手食、中指面托住同侧睾丸,再以拇指端将睾丸向腹股沟方向顶上去,然后放下来,共3次。向上顶时慢慢吸气,放下时慢慢呼气,两腹股沟处有轻微的撑胀感,压力不可过大。

8.挂档

站位,两脚与肩同宽。将备好的沙袋和纱布带(纱布带两端与沙袋连接)放在床上或凳子上,将纱布带中间结一个活扣备用。然后用一手将阴茎和阴囊一同抓起,将纱布带的活扣套在阴囊及阴茎的根部扎住,松紧合适,阴毛留在外面,使活扣下面的两条纱布带等长。接着把沙袋慢慢放下,约离地2寸,前后摆动50次,自然呼吸(不可用腹式呼吸)。沙袋重量可先轻后重,逐渐增加,以阴茎与睾丸充血、微酸胀,两侧腹股沟有轻微牵引感而不痛为准。

9.捶睾丸

站位,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握空拳,交替捶打同侧睾丸各25次。用力要柔和,不可用蛮力捶击,以酸胀不痛为准。

10.捶肾

站位,两脚与肩同宽。以拳背交替捶击腰背部同侧肾区各50次。动作要柔和深透,呼吸要白然。

11.通背

站位,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握空拳,肩、肘、腕关节放松,以腰的力量带动两手,一乎以拳心捶胸部,一手以拳背同时捶击背部肩押骨下方,左右各25次。

12.扭膝

两脚并立,以手掌按膝土,左右旋扭各25次。

13.滚棍

坐位,两足穿平底鞋,踏在圆木棍上前后滚动5a次。

14.收功

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上面,静坐片刻,搓脸和手,站起来自由活动一下,即可收功。

()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强壮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阳痿病证复杂,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心脾肾亏虚和惊恐伤肾两大类型。

()心脾肾亏虚型

阴茎勃起不良,痿软,或不能勃起,性欲低下或全无,交媾不能: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气短懒言,食少,便溏,心悸少寐,多梦健忘等症;或见遗精,早泄;或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头晕耳鸣,面色白,并可见胡须减少、乳房增大、阴茎短小等变化;舌淡苔白,脉沉细。

1.功法搭配

铁档功为主,辅以采阳回阳法、想火烧身法、治疗性功能衰退功、

2.操作要点

(1)采阳回阳法  于夜间偶感阳生时,急披衣坐起,先急呼气数口,再徐徐长呼气数口;在呼气时,肾气随呼气上升,同时用意将心火下降,使肾气与心火相交。

(2)想火烧身法  闭气,想丹田之火,自下而上,自内而外,遍烧身体,内外蒸热,乃止。

(3)治疗性功能衰退功  站式,头正直,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两眼合上或露一线之光,舌抵上腭,以全身舒适、自然为度,放松全身,摒除杂念。逆腹式呼吸,吸气至大半时,开始收缩睾丸和肛门,继续吸气至不能再吸为止;然后呼气,随之而放松肛门和睾丸:晨练面向东,中午向南,晚上向西,夜向北。练功完毕后,慢慢睁开眼晴,轻柔活动各个关节,两手搓热,擦头、脸、耳即可。

()惊恐伤肾型

多伴有房事失败史,或因同房时外因十扰而产生性交恐慌心理。阴茎勃起不良以同房时为显,晨时或平索不欲行房时则阴茎勃起良好。伴每欲同房则焦虑、恐慌、精神疲乏、心慌气短、头晕目眩、时或汗出,事后头晕目眩、少眠、多梦易惊;舌淡苔薄,脉弦细。

1.功法搭配

放松功为主要功法,辅以炼精化气功、真气运行法。

2.操作要点

(1)练放松功时,通过有步骤有节奏地注意身体自上而下,并结合默念“松”字的方法.逐步把全身调整得自然、放松,以解除紧张状态,同时使“意”逐步集中在会阴穴或阴茎部位,解除因性生活中的思想顾虑而形成的紧张。

(2)炼精化气功临床常用的是吸、贴、提、闭四字法。其法先意守丹田,然后用意由龟头向会阴吸,由会阴提过尾闾,同时闭口咬牙,舌抵上腭,提紧手脚,缩紧肛门,用意由尾阎向上提,经夹脊、玉枕,过泥丸到上丹田守住片刻,连同口中津液,送于中丹田。如此3次,早晚各1遍,大约每遍20分钟。

(3)辅以真气运行法者,练习时在自然盘坐的基础上(有了一定功夫),可改用一只脚的脚跟顶住会阴,另一只脚仍为盘坐式,意守会阴,炼精化气。

三、注意事项

1.练功要持之以恒,切忌急于求成。

2.注意配合心理调治,夫妻关系应融洽,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交流情趣。妻子对丈夫应温柔、体贴与主动,为性生活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患病之后,妻子应谅解、劝慰、鼓励丈夫,积极配合丈夫治疗,切勿冷言相讥。

3.注意房事有度,不能因为练功有效而放纵施欲。

4.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附:古代功法辑要

古代文献中有关治疗“阴痿”的气功功法较多,掸其要者摘录如下:

1.《金丹秘诀》: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数,真阳不走。每于戌亥二时,阴旺阳衰之候,宜解衣闭息,一手兜外肾,一手擦脐下,左右换手,各兜擦九九之数,仍盘膝端坐,手齿俱固,先提玉茎如忍小便之状。想我身上元精,自尾闾升上,直指泥丸,复过鹊桥,降至丹田。

按语:这套功法由动静两部分组成,在做自我按摩的时候,应注意静心宁息,然后操作,方能取效。身体总以放松为宜,不必拘泥于盘膝端坐。静功部分即小周天功法,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参考本教材相关内容,关于本功法习练时间的选择,亦不必拘于戌亥二时〔晚上7点、11),但于每天固定时间操作即可,如果过于疲乏,不宜进行操作。

2.《千金要方·调气法第五》:肾脏病者,体冷阴衰,面目恶痿。相法:肾色黑……用呬气出……肾病者,用大呬五十遍,细呬三十遍。

按语:此治疗方法以调,息为主,在呼气时念“呬”字诀来滋养肾脏。由于肺司呼吸,肾主纳气,用六字诀中治疗肺病的呬字诀,大声念50遍,小声念30遍,泻实以补虚。大声念与小声念的区别,即在干泻实补虚之深度与强度的不同。

3.《修龄要旨·却病八则》:临卧时坐于床,垂手解衣闭息,舌拄上腭,目视顶门,提缩谷道,两手摩擦两肾俞各一百二十。多多益善,极能生精固阳治腰病。

按语:督脉具有总督人体中全身阳脉之功,此方法中所选择舌拄上腭,目视顶门激活头部,起着醒脑开窍的作用;提缩谷道,两手摩擦两肾俞为了将气顺督脉导引下命门与先天命门之火麟合为一,来补充温煦肾阴肾阳。

此外,其他古籍如《灵剑子》中的“许逊服气法”、《灵宝毕法》中的“灵宝聚火法”、《黄庭互脏六腑真人玉轴经》中的“补肾气法”、《云笈七签》中的“墨子行气法”、《修龄要旨》中的“水潮除后患法”等功法均对“阳痿”有治疗作用。阳痿源于命门火衰,故而在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章节有关调补肾气的古代文献,对本病的气功治疗也有参考价值。

 

 

第十一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可有头昏头痛、记忆力衰退、肌肉关节酸楚、食欲不振、神志恍惚、低热等症状。基本特征为休息后不能缓解,理化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此病多发于20~50岁,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长期过度劳累(包括脑力和体力)、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关系密切。部分人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跟免疫功能有关。诊断指标包括主要、次要和体征标准。主要标准:①半年以上持续性或间断发作性疲劳和衰弱,卧床休息后不能缓解;②根据病史、体征和化验结果排除其他各种可能引起症状的疾病。次要标准:①低烧;②咽痛;③颈部和腋下淋巴结肿痛;④不能解释的肌力衰弱;⑤肌痛;⑥体力活动后24小时疲劳仍不消失;⑦头痛,无红肿的游走性关节痛;⑧神经或精神症状;⑨嗜睡或失眠体征标准:①低热(口温37. 6~38. 6,肛温37. 8~38. 8) ;②非渗出性咽炎;③颈前、颈后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凡具备2项主要标准和6项以上次要标准,以及2项以上体征标准,或者单纯症状标准超过8项以下者,均可初步确诊。

上述诊断标准与中医学的“虚劳”、“内伤发热”等都有类同之处,其病因病机为长期工作紧张、饮食不节、身体素弱、情志内伤,或感受寒湿等外邪,致使气血亏虚,进而五脏气化失常,外邪乘虚入侵,客于肌腠关节;故表现为以乏力、周身疼痛等为主病的病证。本病旱期病位主要涉及脾肺两脏,若失治则可累及肝、肾多脏,精气亏虚。

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对久病者重在补益肾气、肾精、肾中阴阳;后天不足或后天失调的则以补益肺脾、益气养血为主;对于虚实夹杂或兼有外感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

一、主选功法

()贯气健身功

1.预备式

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目平视前方,两眼轻轻闭合,目光回收,舌抵上腭,全身放松。

2.顶天立地畅气门

(l)以小指带动指掌上翘,指尖向前,掌心向地,掌臂微下按。两掌两膝同时画圆(方向为前、外、后、内)3次。画圆的动作要小、要匀、要慢按地画圆的意念是掌心与地气相接而后松腕转掌,捧气体前上升,向小腹回收,向肚脐贯气。

(2)两掌平脐转掌心向上,中指相接,升至心口做3个画圆开合:两膝同时随之画圆3次,画圆的方向为后、外、前、内。而后,两掌升至胸前璇玑穴转指端向前。

(3)掌根贴胸,掌心向上(此时应注意松肩垂肘),沿体前中线上升至两眉间,做3个小画圆开合,两膝同时画圆3(方向均为后、外、前、内)

(4)两掌外开至头侧,同时转指端向后,掌心向上,如托天上举,上撑,掌指沿前外、后、内方向画圆3次。动作要慢而匀,要画得圆。意念以掌心向上撑天,在天上画圆。

(5)松腕,手指指天,两掌相对上拔,合掌,沿体前中线下落至心口,掌根分开,两手下落至肚脐,两手指似接非接,掌心内含,呈桃状,意守丹田,9次呼吸。

3.臂揽乾坤气归身

(1)接上式,两手分开,掌心相对,虎口带动,两手捧气,体前上升,与肩平宽,转掌心向上,掌心微含,中指照印堂、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外,立掌,外撑。向两侧外展成一字(意念沿天边向外展开),外撑。松腕转掌心向上,意念将天边之气搅起,沿天穹向上捧至头顶,两手微内扣,将气从头顶贯入体内。外导内行,两掌从体前下落,到胸前变掌心向内,至心口两手分开至乳中穴,沿肋弓划圆弧下落至小腹(两手覆于小腹,十指斜相对)

(2)两手在小腹前分开,至体侧:体侧阴掌(掌心向下)上升,成一字。立掌,外撑。意念两臂沿天边向体前合拢,与肩等宽、等高。松腕转掌心向上,臂随掌转。意念将天边之气搅起,两臂沿天弯捧气至头顶,两手微向内,向头顶贯气,两掌沿项向下导引,沿肩绕全体前,由腋下向后、向下导引至命门穴,用中指点按。两掌覆于京门穴,转指端向前,沿京门穴、日月穴至中脘穴画个半圆形,继续下落至小腹(两手覆于小腹,十指斜相对)。两手分开至体侧。

(3)两臂之问成900角捧气上升(意念拉着地气至大地交接处,沿天边向上捧气)至头顶上方,掌心微向内,从头顶向体内贯气。两掌从头侧沿耳下落至肩前,体微后仰,头不仰(意念顶天),大指经腋下到体后,虎日张开在体侧。两掌从腋下沿肋弓向下至胯骨尖处,体复原位,拇指转向前,两手拢至小腹关元穴,呈桃状。

4.人天合一健身心

(1)接上式,两手呈桃状,指尖似接非接在小腹关元穴做3个弧形开合,同时两膝随手的开合从后、外、前、内画圆3次。两手开合的动作要小而慢,合时指尖不要接触。

(2)手势不变,两手呈桃状,指尖似接非接,自休右侧上升至头顶,从体左恻下落至小腹,如此转3圈后,两手置小腹前;反转3圈,自体左侧上升至头顶,从体右侧下落至小腹,两手在小腹前做3个弧形开合,两膝随手的开合做后、外、前、内画圆3次。

(3)两掌逐渐合拢上升至心口合十。指端向上举至头顶,上拔。两掌分开,掌心向前,在体侧下落成一字。转阳掌(掌心向上)体前合拢,与肩等宽,中指回照印堂。落肘回收,两手置于腹前,十指斜相对,从外向内画圆收气3次。第一次收气从小腹向外、向上画弧至膻中高度收回,落至小腹。第二次起落稍小些,画弧至心口高度回收。第三次收气进肚脐,两手重叠在肚脐上(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养气片刻。分手还原体侧。慢慢睁开眼。

()内养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八段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慢性疲劳综合征病证复杂,临床上可分为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气虚湿盛和脏腑亏虚两大类型。

()气虚湿盛型

乏力,休息不得缓解,周身肌肉关节酸楚疼痛,头重如裹,纳呆,微恶寒;舌淡苔白滑,脉细而濡。

1.功法搭配

贯气健身功为主,辅以八段锦、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贯气健身功为主选功法。练习时要注意形气神合一,神注桩中,气随桩动。坚持每大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30分钟

(2)辅以八段锦者,加强“两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背后七颠白病消”等节的练习。

(3)保健功可选择呜灭鼓、叩齿、漱津等节,作为收功使用。

()脏腑亏虚型

乏力,周身肌肉酸楚不适,心慌气短,休息不得缓解,腰膝酸软,健忘,潮热盗汗;舌音,苔少,脉沉细无力

1.功法搭配

贯气健身功为主,辅以六字诀、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贯气健身功为主选功法,要领同上型。

(2)辅以六字诀者,重在“呼”、“吹”二字的练习,以加强调理脾肾等脏腑精气的作用。

(3)辅以保健功者,宜加强“赤龙搅海”、“搓涌泉”等节的练习。

三、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忌食生冷。

2.调整生活节奏,舒缓精神与身体的压力,增加娱乐活动。

3.慎起居,避风寒,近日光。

附:古代功法辑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气功疗法,可参考古代文献中治疗“虚劳”、“内伤发热”的功法,现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虚劳身痛候》:(养生方导引法云)双手舒指向上,手掌从面向南,四方回之,屈肘上下尽势,四七,始放手向下垂之;向后双振,轻散气二七,上下动两膊二七,去体内、臂、肋疼闷。渐用之,则永除。

大箕坐,以两手捉足五指,自极,低头不吸九通。治颈、脊、腰、脚痛,劳疾。

堰卧,展两足趾右向,直两手身旁,鼻内气七息,除骨痛。

端坐,伸腰,举右手,仰其掌、却左臂,覆右手,以鼻内气自极七息,息间,稍顿左手,除两臂、背痛、

胡跪,身向下,头去地五寸,始举头,面向上,将两手一时抽出,先左手向身用长舒,一手向后身用长舒,前后极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臂、骨、脊、筋阴阳不和,痛闷绞痛。

坐一足上,一足横铺安膝下押之,一手捺上膝向下急,一手反向取势长舒,头仰向前,共两手一时取势,捺摇二七。左右迭互亦然去骸、胸、项、腋脉血迟涩,挛痛闷疼。双足互跪安稳,始抽一足向前,极势,头面过前两足趾,上下来去三七。左右换足亦然。去臂、腰、背、骸,膝内疼闷不和,五脏六腑,气津调适。一足屈如向前,使膀胱著膝上,一足舒向后尽势,足趾急努,两手向后,形状欲似飞仙虚空,头昂,一时取势二七,足左右换易一过,去遍身不和。

长舒两足,足趾努向上,两手长舒,手掌相向,手指直舒,仰头努脊,一时极势,满三通。动足向去一尺,手不移处,手掌向外七通。须臾,动足三尺,手向下拓席,极势三通。去遍身内筋节劳虚,骨髓疼闷长舒两手向身角上,两手捉两足急搦,心不用力,心气并在足下,手足一时努纵,极势三七。去踹、臂、腰痛,解溪蹙气,日日渐损。

按语:以上养生导引方法共七条十法,为虚劳体痛候的一整套洽疗方法。其中有站立、大箕坐、仰卧、端坐、胡跪、蹲踞、飞仙、平坐等多种姿势,功法有简有繁,有缓有急,有点有面,针对不同的虚劳疼痛身体不适的证候,可以对症选用。

2.《寿世青编·内养下手诀》:下手之诀,必先均调呼吸。均调呼吸,先须摒绝外缘,顺温凉之宜,明燥湿之异。明窗净几,涤虑清心,闭目端坐,叩齿三十六遍,以集心神,然后以大拇指背于手掌心劳宫穴处,摩令极热,周拭目之大小眦各九遍。并擦鼻之两旁各九遍。又以两手摩令热,闭口鼻气,然后摩面,不拘遍数,以多为上,名“真人起居法”。次以舌抵上颚,搅口中华池上下,取津漱炼百次,候水澄清,一口分作三次,汩然咽下,名曰“赤龙取水”,又日“玉液炼己法”,最能灌溉五脏,光泽面目,润肺止嗽,其效若神,行持时不必拘定子午。每于夜半后,生起时行之,或睡觉时皆妙,如日中闲暇时亦可。

按语:本段内养下手诀实际上属于床上八段锦的一部分,而细节尤胜,此功能养气培精,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明确。

 

 

第十二节  抑郁症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活动迟缓及动作减少;起病多亚急性,往往先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现。精神症状中以情绪异常最为突出,病人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兴趣索然,对工作、学习、家庭、前途丧失信心;思维联想活动受抑制,自觉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话声低微;常有消极观念,可有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应严加防护在情绪低落的背景上,可出现自罪妄想及疑病妄想等。部分病人的症状可有晨重夜轻的变化、躯体症状中,病人面容憔悴苍老,目光迟滞,食欲不佳,体重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便秘,性欲减退,女性患者常有闭经。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归属“郁证”的范畴。郁证是囚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不舒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郁滞,心神失常而导致的类神志性疾病。以情志不舒、气机郁结、不得发越为病理特点。

抑郁症以气机郁滞为本,故治疗上当以理气开郁为主,实证还要运用清热、活血、消食等,虚证兼以补益心脾,滋养肝肾。

一、主选功法

(1)益智动静功

益智动静功通过有规律的振动,使全身肌肉放松,减少外界环境对大脑皮质的不良刺激。整套功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流畅的效果,对神经衰弱、用脑过度等病证有效。

1.预备式

两脚平行同肩宽,二膝稍屈略收腹。头部平直如顶碗,含胸直腰松胯,沉肩垂肘弯掌。手指微微张开,眼睑轻轻垂下。舌头轻抵上腭,重心移至足跟。务必使身体轻松舒适,呼吸要自然,匀细深长,心要静下来。

2.震桩

两膝微微弯曲震动,带动全身沿上下方向震动,使全身放松,足跟频频受压。震动频率每分钟120次,以5分钟为宜。

3.甩袖

在震桩基础上,左右手轮流前后甩动。甩动幅度由小到大。当手甩至身体前面时,顺势轻击腹部;甩至身体后面时,顺势轻击骶部。随着甩动幅度的加大,依次击腹部、骶部、腰背部、肩背部。甩袖以5分钟为宜。

4.松肌

渐渐停止震动和甩袖,恢复预备式,全神贯注,以意松肌,内松脏腑、外松肌骨,形神俱松。次序:头颈→肩→臂→胸背→腰→腹→腿→膝→胫→足跟→足底,如此3遍。

5.养丹

意守丹田(脐下1寸左右,深入腹中约1寸半至2寸半),精神集中,吸气时想“静”字,呼气时把意识注于丹田。呼吸之气与内气运行要配合一致,如此5分钟。

6.漱津

意守舌下金津、玉液二穴,舌根可略动,使津液分泌增加,然后分数日徐徐咽入下丹田。

7.击鼓

双手徐徐抬起,食、中、无名指松松地弯曲,以中指为主,其他二指为辅,对准头部穴位,轻快地即击。应以腕部活动带动手指,频率每分钟120~140次。次序:耳上→角孙→耳前听宫→额角太阳→前额攒竹(或击阳白、睛明穴),然后边击边游移至顶部→四神聪→枕部玉枕→颈部风池。

8.浴面

两手掌搓热,浴面10次。

9.收功

轻轻睁眼,舌离上腭,缓行百步(室内原地轻踏百次)

()六字诀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抑郁症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肝气郁结和忧郁伤神两大类型。

()肝气郁结型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肮闷暖气,腹胀纳呆,或呕吐,大便失常,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

1.功法搭配

益智动静功或放松功为主,辅以站桩功、回春功之龙游功。

2.操作要点

(1)练益智动静功,注意自然放松、情绪安宁,每天早晚各练习1次。

(2)辅以站桩功者,用扶按式、撑抱式或圆式站桩均可,任选一种。自然呼吸。用温水沐浴意念,意想适温的水从上而下,淋洗冲刷体内污秽痰浊、病气,沐浴后全身放松,身心安和、舒适。每次30~50分钟,每天练功1~3次。

(3)辅以回春功之龙游功者,取站式。自然呼吸左了,交替各8次为1遍。每次15~20分钟,每天练功3次。

()忧郁伤神型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1.功法搭配

益智动静功或六字诀之嘘字诀为主,辅以放松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习练益智动静功要点同前型。

(2)辅以放松功者,呼吸采用鼻吸口呼为主,鼻吸鼻呼为辅的方法每次练功开始,先行自然呼吸2~3分钟,同时做分段或整体放松,使情绪稳定、思想集中、呼吸平静,接着转入鼻吸口呼,一般保持呼气时间稍长于吸气时间,呼气有声,吸气无声,使之自然而然地形成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

(3)辅以保健功者,加弹鸣天鼓、叩齿、搅海、织布式、和带脉等节的练习。

三、注意事项

1.避免情志波动,保持心情乐观。切忌暴怒、惊恐等刺激,以防七情郁结而加重本病。

2.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娱活动有益于几本病的康复。

3.安排有规律的生活。

4.注意观察睡眠。睡眠的改善说明病情有所好转,对人睡困难或早醒者,要改善病室及周围环境以帮助入睡。

附:古代功法辑要

古代文献中有关治疗“郁证” 的气功功法较多,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 (立秋七月节坐功图)运主太阴四气。时配足少阳胆相火。坐功:每天丑寅时,正坐,两手托地,缩体闭息,耸身上踊凡七八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补虚益损,去腰肾积气,口苦,善叹息,心胁痛不能反侧。面尘体无泽,足外热,头痛领痛,目锐眦痛,缺盆肿痛,腋下肿,汗出振寒。

(治万病坐功诀)端身正坐,伸展腰部,举左手仰掌,掌心向上,右手与左手同,除两臂和背痛,并能治疗气结积聚之病。

按语:立秋七月节坐功图是作用于足少阳胆经的功法,结合形体锻炼和叩齿吐纳咽液,在每天特定的时辰习练,有助于调节对应脏腑的气化功能。治万病坐功诀为导引的方式,主要是运动身体,类似于有特定目的的健身操。

2.《杂病源流犀·烛五气滞涩》:(《保生秘要·论五气滞涩》)况古云……端由炼气炼形入手。以至变化生神。而《素问》首卷,亦曰恬淡无为,敛神内守,实以静功调养真气。

按语:此法特别强调收心求静,由炼气炼形入手,在静功中通过真气运行,使大脑得到充足的修养,身体日渐强壮,面色日渐红润,精神面貌亦焕然一新。

3.《诸病源候论·结气候》: 坐伸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臂,覆右手。以鼻内气自极七息,息间稍顿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

端坐仲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结气。

两手拓肘头柱席,努肚上极势,待大闷始下。来去上下五七。去脊背体内疼,骨节急强,肚肠宿气。行忌太饱,不得用肚偏也。

按语:此功法为调身、调息的习练方法,特别指出大深的呼吸7次,能畅通经络,调畅气滞的部位:习练时禁忌过饱过饥。

此外,其他古籍如《寿人经》中的“理肝木诀”、《易筋经》中的“神仙起居法”、《古仙导引按摩法》中的“头面五官按摩法”、《逍遥子导引诀》中的“逍遥子掩耳法”等功法,均可选用治疗抑郁症。慢性肝病一节的相关功法也可参阅。

 

 

第十三节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其原因有环境性、精神性、器质性三类,其中以精神性者较为多见。失眠的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入眠困难,或寐而不酣,时眠时醒,醒后不能冉寐,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寐。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患常常伴随有失眠症状。

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称为“不得卧”或“不得眠”以及“目不溟”者。其病因病机多因思虑过度,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或因惊恐、房劳伤肾,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神不宁;或因素体痰湿,心胆虚怯,痰热内扰;或因情志抑郁,肝失调达,肝阳扰动心神;或因饮食不节,脾胃失和而致,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也。

在治疗上,虚者多以养血益气、滋补肝肾以养神,实证宜清热化痰、消食导滞、重镇潜阳以安神。

一、主选功法

()助睡功

这是一套身体肌肉先紧后松的保健功法,有助于失眠者人睡,一般在就寝前进行,姿势有站坐、卧的变化,具体作法如下:

1.举臂紧松

预备姿势:两脚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动作:两臂前平举,两手用力握拳,使上臂肌肉高度紧张同时吸气;然后上身前倾,两臂下垂并做前后摆动,使上臂及肩节肌肉高度放松,默念放松同时呼气。重复6~9次。

2.肩肘紧松

预备姿势:同上式。

动作:两臂屈肘平举,两手握拳置于胸前,用力使肩节肌肉、上肘臂部紧张,同时两臂放下,上体略前倾,意念放松,使肩、肘部尽量放松,同时呼气。重复6~9次。

3.全身紧松

预备姿势:两腿站立,两脚并拢,两臂下垂于体前,两手十指交叉互握。

动作:两脚起踵,两臂上举,用力使全身肌肉收缩起来,同时吸气;两臂放下,两拳分开,两腿下蹲,头自然前倾,全身肌肉尽量放松,意念放松,同时呼气。重复6~9次。

4.头颈紧松

预备姿势:坐位,两手互握置于头后。

动作:头用力向后,两手用力向前对抗,下颌用力内收,使头颈部肌肉紧张,同时吸气;然后头颈、手全部放松,同时呼气。重复6~9次后做面部自我轻手法按摩。

5.下肢紧松

预备姿势:坐位,两手放于两膝上。

动作:两手用力压大腿,双脚用力踩地面,使下肢肌肉紧张,同时吸气;然后两下肢及上臂尽量放松,意念放松,同时呼气。重复6~9次。

6.腰背紧松

预备姿势:床上仰卧位,两臂放在体侧。

动柞:两手掌往下按,背、腰略挺起,使腰背肌紧张,同时吸气;两臂放松,腰背放松落下,意念“松”,同时呼气。重复6次。

7.腹肌紧松

预备姿势:床上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又于脑后。

动作:稍抬头,腹肌紧张,然后头垂下,腹肌放松,同时两手重叠放在腹部,做顺时针方向轻手法按摩,意念“松”。重复3~5次。

8.指趾紧松

预备姿势:侧卧于床七,两臂屈肘90°左右,置于头前,两腿屈膝120°,上面腿置于下面腿上,上面脚置于下面脚后面,闭目。

动作:手指与脚趾紧张同时吸气;呼气时放松,同时默念“放松好,很舒适,手指脚趾都不想动了”。

9.全身放松

预备姿势:同上。

通过默念“放松,舒适”,使全身肌肉放松,意识逐渐入静。

()强壮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八段锦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失眠病证复杂,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角度而占,可将其分为痰热内扰和脏腑虚损两大类型。

()痰热内扰型

失眠,头身困重,痰多,胸闷院痞,纳呆暖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1.功法搭配

助睡功或强壮功为主,辅以放松功、站桩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l)辅以站桩功者,按常规调整身体,可取自然式、三圆式、下按式、休息式等,做到舒适自然,放松形体和精神;而后意守丹田,仔细体会丹田部位的气感,每次由5分钟开始,渐增至30分钟。

(2)辅以保健功者,行叩齿、漱口、咽津、和带脉等,而后可两手合叠于脐部,顺时针方向摩腹18圈,收功。

()脏腑虚损型

心神失养,虚烦不眠,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心慌气短,神倦乏力,食少纳呆,或少腹坠胀,脏器下垂,或腰膝酸软,四肢不温,遗精、阳痿;舌淡苔薄,脉虚弱无力。

1.功法搭配

助睡功或强壮功为主,辅以放松功、内养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l)辅以放松功者,以平坐或站式为主,也可选卧式。呼吸采用鼻吸口呼为主、鼻吸鼻呼为辅的方法。每次练功开始,先行自然呼吸2~3分钟,然后做三线放松、整体或分段放松,使情绪稳定、思想集中、呼吸平静:应注意练功时意念要轻,似有似无即可。如果练功过程中渐有睡意,当任其发展,自然中断练功而人睡。

(2)辅以保健功者,行叩齿、漱口、咽津等,然后两手搓热,旋摩脱腹,顺逆各18圈,收功。

三、注意事项

1.注意避免各种干扰,在良好的环境和充裕的时间保障下练功、入睡。

2.劳逸结合,安排好体育锻炼、休息和睡眠时间。每天锻炼时问,中等体力者可安排0. 5~1小时,体力较强者可增至l.5~2小时,分配在早晨及下午进行。

附:古代功法辑要

古代文献中有关治疗“不寐”的气功功法较多,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杂病源流犀烛·痰火导引》:(《保生秘要》曰)伸足坐定,以双手掐儿诀撑起,用力低头。躬身而下。扳足尖三次。如诀。用力而起。咽津下降幽阙,躬起二十回。守运后功。

按语:痰火导引法为动功,使四肢、脊椎充分运动,强烈牵动后脑枕骨直接刺激头部风府、大椎诸穴,可凋理大脑,使其功能恢复正常状态。

2.《杂病源流犀烛·心脏修养》:(养生书曰)常以四月五月朔望清旦,面南端坐,即金梁九,漱元泉三。静思注想吸离宫赤色气人日,三吞之,闭气三十息;腰仙曰:可正坐,以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相筑各六度。又可正坐,以手按脘,一手向下托空如重石,又以两手相叉,以脚踏乎中各五六度能去心胸间风邪诸疾。闭气,为之良久。闭目。三咽津。三叩齿而已。

按语:此治疗方法包括存想、运气法与导引法两部分,是动静相兼的练习。注意实际操作叩齿时,思想要集中,上下牙轻叩,不要用力相碰。咽津时意想唾液慢慢降到丹田,既是玉液还丹,又可帮助气纳丹田。

此外,其他古籍如《黄庭五脏六腑真人玉轴经》中的“补胆气法”、《冯氏锦囊》中的“静呼吸功法”、《云笈七签》中的“墨子行气法”、《左洞真经》中的“按摩导引法”等功法均可对失眠有治疗作用。

 

 

第十四节   

肿瘤系多种原因引起人体细胞反应性增生而形成的异常新生物,临床上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表现为局部肿块,酸胀疼痛,压迫邻近组织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症状,预后较仕。恶性肿瘤生长快,常侵入临近组织,并可随血行等迅速转移,其质地坚硬如石,形状多不规则,大小不等,多发于中老年。恶性肿瘤的临沫表现,除相应的局部表现为肿块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溃烂后翻花、色紫恶臭、疼痛剧烈等症状外,常伴全身迅速消耗衰竭,预后较差,每多危及生命。

中医学称肿瘤为“痈”、“瘤”、“癌”、“岩”、“ 癓瘕”、“积聚”等,其病因较为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而。外因为六淫不正之气,内因为七清刺激和正气不足。由于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疲,痰凝邪毒等互相交结而形成肿瘤。发病亦与年龄、家庭遗传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一定关系。

扶正与祛邪井用为治疗肿瘤的大法。一般来说,早期以祛邪为先,中期攻补兼施,晚期重在扶正。气功疗法治疗肿瘤多用于肿瘤千术后,用以扶止祛邪。

一、主选功法

()增压冲气法

1.增压

站立姿势,吸气到腹腔(丹田、气海),闭气,膈肌中速或者快速上下运动,加压、增压。

2.行气

意想将高温、高压的内气运行到患癌症的脏腑、部位。

3.祛邪

(1)快速鼻呼气,以腹部为中心全身高度地紧张,产生冲击力、爆发力。

(2)意识导引将患癌症的脏腑、部位的病毒邪气迅速从穴位、汗腺毛孔排出体外。

(3)每排出一次有轻松一点的变化,使气血变清,以治愈癌症。

以上全过程闭气完成。闭气时间的长短,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初始做3次,熟练后逐步增加。每次练功,以排出病毒邪气全自己感觉较轻松为宜。

4.收功

合掌片刻至手温增加,搓手,擦面,梳头,松肩、松腰、松膝、松踝。自我感觉平静后,即为收功。

练功要点:意识相对集中,练本功法的重点是增压排邪。

()新气功疗法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五行掌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肿瘤病因较为复杂,从气功治疗上将其分为气滞血窟型和正气内损型两大类。

()气滞血瘀型

此型患者肿瘤部位多在人体内部或重要器官,手术去除困难,如肝癌、脑部肿瘤、全身多发性骨髓瘤等,表现为形体疼痛、全身消瘦、肢体乏力、纳呆眠差、精神恐惧等症状。

1.功法搭配

增压冲气疗法或新气功疗法为主,辅以放松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新气功疗法用于防癌治癌,主要选用风呼吸法快步行功部分,但应循序渐进,从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开始。梅天至少2次,每次在60分钟以上。晚期癌症患者,应以特快功、稍快功为主;早期癌症患者可以不练特快功,而强调中度风呼吸法一、二、三步行功。

(2)辅以放松功者,可着重放松病患部位,以减轻疼痛、闷胀等不适。

(3)辅以保健功者,应全套练习,对身体各部给子良性刺激,以促进整体机能活动。

()正气内损型

此类型病者多是久病耗伤或手术后,气伤血亏,正气内损;表现为全身消瘦,面色萎黄或少华,神疲乏力,夜寐不香或多梦;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肢软,或四肢阴冷,食少无味;舌淡,脉细弱无力。

1.功法搭配

增从冲气疗法或新气功疗法为主,辅以内养功、强壮功。

2.操作要点

(1)新气功疗法可选用白然呼吸法慢步行功,通过中丹田三开合,慢步行功,意念导引,使内气产生,正气归元,以达扶正祛邪、固本复原之目的。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后应继续加练“风呼吸法快步行功”,以巩固手术疗效。

(2)辅以内养功者,取卧式或坐式,意念采用良性意念法,呼吸多采用“吸—停一呼”呼吸法,每天早晚2次,每次20 ~40分钟。

(3)辅以强壮功者,取高位下按式,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根据体质情况逐渐延长练功时间。

三、注意事项

1.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不能拘泥于单一疗法,以便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

2.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思想情绪应尽量开朗,努力配合治疗。

3.肿瘤治疗是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练习气功,坚持长期乃至终生练功。

4.在练功的同时应适当增加营养,注意休息调养,保持稳定的情绪。

附:古代功法辑要

肿瘤的气功疗法,可参考古代文献中治疗瘤、癌、岩、癓瘕、积聚的功法,现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云:以左足践右足上,除心下积。又云:病心下积聚,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口内气,因而咽之,三十过而止,开目。又云:端坐伸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内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乔除胁下积聚。

2.《太清导引养生经》、《云笈七签》:将左胁侧卧,以口吐气,以鼻纳之,除积聚心下不快之症。

3.《杂病源流犀烛·息积症治》:《内经》岐伯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得效》曰:以两手拇指压无名指本节作拳,按髀趺坐,叩齿三十六,屏气二十一息,咽气三口,再屏息,再咽,如是三作,以气通为效。遇子午卯酉则行。

按语:《诸病源候论》、《太清导引养生经》、《云笈七签》中所载功法,是以动作导引配合呼吸的气功疗法,这种导引术常配合屏气操作这是因为,人在屏气之时,更容易激发体内真气的运行,促进气机调畅,使滞者通,凝者散。不同的导引动作调畅气机的部位会有差别,需要在实践中仔细体会,并针对具体病情而灵活采用。《杂病源流犀烛》中的息积导引方法,还着重指出了练功时间的问题,认为当于子午卯酉之时行功,这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

4.《保生秘要》:以左手向前上伸,以右手向后下伸,闭气一口,扭身转项,左右转换各十七回,俟后内微觉响声身热乃止,兼行后功。

注脐发运,患处撤散,或想刀劈破气块,推之四旁,又灌火烧之,或用梭法。

按语:《保生秘要》中提到的治疗积聚的方法属于导引法配合存想,导引后行存想。在存想操作中,应该注意意念不可过强,用意不用力,绵绵若存即可;意念过重反而不容易调动真气。可以存念积聚破散,亦可想象以火灼尽,或者被水冲走等等。

 

 

第十五节  腰腿痛

腰腿痛是以腰部及下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原因复杂,涉及面广。现代医学中腰背部炎性病变,如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或肌筋膜炎、类风湿关节炎、骼骼关节炎、膝关节炎等,腰推退行性变,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间盘退行性变、椎管狭窄等,以及腰腿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的各种急、慢性损伤,均可引起腰腿痛。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又称腰腿痹、骨痹、肾痹等。痹证为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风寒湿邪及外伤闪挫造成的癖滞是标。《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至真要大论》:“腰脊头项痛,时头眩……病本于肾。”提出病本于肾的思想。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素间·举痛论》云:“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而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总之,素体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年老肝肾亏虚,筋骨失于精血濡养,复受风寒没邪,过劳,跌仆闪挫等,均可导致腰腿筋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腰腿痛。

根据腰腿痛病机以肾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特点,治疗宜兼顾标本。治木之法在于调节肾之阴阳,且据久病合病的脏腑,或养心益肾,或滋补肝肾,以培补脏腑功能。治标即祛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腰腿痛的气功治疗多以动功为主,疏通经络气血,活动四肢百骸,祛除风寒翅邪。然又辅以静功,以强壮内气,积精全神,增强体质。如此动静结合,祛邪扶正,以求痊愈之功。

一、主选功法

()强腰六步功

1.预备式

松静站立。心安神静之后做3~6次深长呼吸(注意加深呼气)。吸气时,提肛,舌抵上腭,稍停一下,呼气时放松。

2.游龙戏珠

两手外劳宫轻贴肾俞穴。头部做左(向左旋转至极)、右(向右旋转至极)、上(抬头望天)、下(低头看地)运动3次。

3.白鹤展翅

两劈屈肘上提,经体后侧向前划弧绕环〔即两肩关节绕额状轴做轮转运动)3次,再反方向做3次;上下耸肩3次。

4.雄狮回首(拗身回望)

站好马步站桩,左手外劳宫贴命门穴,右手由体侧向上画弧置额前,上身向左扭转(足跟不动),眼看右足跟,同时吸气、提肛(提会阴),稍凝一下,呼气还原,做3次,反方向再做3次。

5.风摆荷叶(松腰旋转)

松静站立,两手外劳宫轻贴肾俞穴,髋关节在水平面上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两圈为1),各3次。

6.双手攀足

手指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两臂上提,翻掌上托(抬头,掌心向上,眼看手背),两臂带动上体左侧屈1次,向右侧场1次,上体前屈,膝关节伸直,手掌尽量触及足背,还原成松静站立,重复3次。

7.自鹤转膝

两脚分开,膝关节微屈,双手伏掌按于膝部,两膝做顺〔逆)时针旋转各3次;双膝由内向外回旋3次,冉由外向内回旋3次。

8.收式

松静站立,两臂于腹前交叉后,向两侧画弧至头顶,两掌心向下,中指相按,经胸前缓慢向下导引,至小腹,手心向内,轻贴小腹(同时稍微屈膝),做3次。

操作要点:整个练功过程,可守内(意守涌泉或神阙等穴位),亦可守外(意守花草树木美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不宜闭气用力,也不宜低头过度。可全练,也可选练,但应认真做好收功。可据实际情况增减动作次数。除注明之处外,其他皆取自然呼吸。

()坐势强腰健骨功

1.升降行气

正坐或靠坐,闭目垂帘,心神安静.自然呼吸渐渐过渡到顺腹式呼吸。调匀呼吸后,以意引气。吸气时,引气上升至头顶白会(或腰部命门),略停闭呼吸,引气下行至手指(或足底涌泉)。反复7~21遍,至手、足有气感为止。

2.拓腰振臂

接上势,自然呼吸,两手置于腰部,拇指向前,其余四指向后,拓腰向上,同时头及上身向后仰,至最大限度时,前后振臂摇肘如扑翼状。振摇14次。两手上下搓腰揉肾14次。

3.扳足竖踵

正坐,自然呼吸,双手握固置大腿中部,并拢双膝。足趾向内,足跟外扳。一段时间后再改成双膝分开,足跟相抵,足趾外扳。坐时觉下肢酸胀后,可慢慢使上身离开凳子,悬空片刻再坐下。待以上两种坐法都已习惯不再感到酸痛后,将双足跟竖起足趾外扳。

4.伸腰祛痹

拉足伸腰:踞坐势,两膝外展,两手从前方将两足掌向上拉,靠近腹部,同时仰头伸腰,然后放松、回复。拉足伸腰时吸气,放松回复时呼气,反复7次。

抱膝伸腰:接上势,伸展右下肢,两手抱左膝,近胸部,同时仰首伸腰,吸气放松、回复时呼气,反复7次。交换,左下肚伸展,抱右膝,如上法仰首伸腰7次。

舒足伸腰:伸脚坐势,两足并拢,足趾用力向后上伸仰,两臂向正前方平行伸直掌心相对,指尖向前,同时仰首伸腰,尽力维持一段时问后,放松回复,再仰首伸腰,反复3次。自然呼吸,或做“吸一停一呼”式停闭呼吸,动作时吸气,维持仰伸动作时停闭,放松时呼气。

撑地伸腰:接上势,手势不变,双脚向两侧移动,使足间距一尺许,手掌外翻7次。再向外移脚使足间距二尺许,两手在体侧向下按席,尽量用力似要撑起身体状,同时仰首伸腰。稍停回正,反复3次。

5.俯身著足

接上势,伸腰坐势,伸展两上肢,从体侧上抬,然后俯身向前两手手指尽力伸向足趾,坚持1~3次呼吸时间后,上身恢复正直,两手随之置于大腿上;静息片刻,再俯身两手抓趾。反复数次,逐步增加至7~14遍。练习一段时间,到两手能自如地触模脚趾而不吃力时,改为两手握住脚趾,坚持3~5次呼吸后松手,上身复正。如此俯身握趾,连做7遍。

()八段锦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腰腿痛病证复杂,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临床上可将其分为腰腿痛实证和腰腿痛虚证两大类型。

()腰腿痛实证

居处卑湿,或冒雨涉水,感受风寒湿邪,寒湿之邪郁们化热,阻于膀肤经、肾经及督、带二脉;或有明显外伤、劳损、闪挫史,致腰腿经脉痹阻不通而痛。腰部重着冷痛,得温痛减;或拘急酸痛,活动不利;或为广泛性钝痛,活动后加剧,甚则呈放射性疼痛,由臀部向下沿足大阳经放射;舌苔薄润或自腻,脉弦紧。

1.功法搭配

以强腰六部功为主,辅以八段锦、站桩功、易筋经、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室外练功:练强腰六部功后,再接着练八段锦第四、五、六式,最后练保健功之擦面、口功后,收功。练功可安排在白夭,上午或下午,每天2次,每次40~60分钟。如此安排练1个月后,可练易筋经巩固疗效。

(2)室内练功:练站桩功5~10分钟,再练保健功中的搓腰、夹脊、织布式、搓丹田、擦面、口功后收功,大约15~20分钟。可安排在早晚各1次,每次20~ 40分钟。

()腰腿痛虚证

正气不足,复受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脉。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腰腿痛反复发作,性质为酸痛或钝痛、胀痛。时轻时重,与气候变化有关,劳累后加重,改变体位疼痛症状稍减、或晨起腰部僵硬不适,活动后稍减。一侧或双侧下肢痛,以臀部或小腿外侧痛为主。腰部活动受限,尤以后伸受限明显,腰微伛,动作迟缓,足软少力;苔薄白,脉沉细。

1.功法搭配

以坐式强腰健骨功为主;辅以放松功、保健功、内养功。

2.操作要点

(1)坐势强腰健骨功可在室内进行,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再练保健功夹脊、搓腰、织布式、搓丹田和擦面、口功后收功,约10~15分钟。

(2)体虚甚者,先练内养功,用“吸一呼一停”呼吸法,每次20~30分钟,每天2次。辅以保健功,约20~30分钟。3~6个月后,再酌情选练坐势强腰健骨功。

三、注意事项

1.腰腿痛涉及的病患较广,最好在有经验的气功医月指导下辨证施功。

2.对于有外伤史的腰腿痛患者,应明确诊断,确定没有器质性损伤,方宜采用气功治疗。

3.可配合针灸、推拿或理疗等方法。

附:古代功法辑要

古代文献中有关治疗“痹证”的气功功法较多,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

《风身体手足不随候·养生方导引法》:极力左右振两臂。不息九通。愈臀痛劳倦,风气不随。振两臂者,更互踶蹙,尤言蹶。九通中间,偃伏皆为之,名蛤蟆行气。

偃卧,合两膝,布两足,仲腰,口内气,振腹七息。除壮热,疼痛,两胫不随。

《风痹候·养生方导引法》:一曰,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风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三曰,两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体痹。

偃卧,合两膝头,翻两足,伸腰坐,口内气,振腹,自极七息。除痹痛、热痛、两胫不随。

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引两手布两膝头。除痹呕。

左右手夹踞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萎痹,利九窍。

仰两足趾,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久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屈曲伸拜起,胫中疼痛痹。

《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候》:两手抱左膝,伸腰,鼻内气七息,展右足。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痛痿。

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痹。

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展右足著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

《风冷候》:凡学将息人,先须正坐,并膝头足。初坐,先足趾相对,足跟外扒。坐上欲安稳,须两足跟向内相对,坐上,足趾外扒。觉闷痛,渐渐举身似款,便坐上。待两坐相似,不痛,始双竖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每坐常学。去膀胧内冷,膝冷,两足冷痛,上气腰痛,尽自消适。

《虚劳体痛候》:大踑坐,以两手捉足五趾,自极,低头不吸九通。治颈脊腰脚痛,劳疾。

胡跪,身向下,头去地五寸,始举失面向上,将两手一时抽出,先左手向身用长舒,一手向后身用长舒,前后极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臂骨脊筋阴阳不和,疼闷  痛。

《腰痛候·养生方导引法》:一手向上极势,手掌四方转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侧身敬形,转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气向下散适。知气下缘上始极势,左右上下四七亦然。去髆井肋腰脊疼闷。

凡人常觉脊强,不问时节……头左右两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若无病人,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三七。除寒热脊腰烦痛。

按语:风为百病之长,为阳邪,善行而数变。《诸病源候论》关于腰腿痛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收录干风病诸候中。以上治疗方法为较全面的动功,有站势、坐势和跪势、其机理无外乎通过形体导引,牵引经络经筋,而达到疏通经络、通畅气血、祛风除痹之功。

2.《备急千金要方》: 面向午,展两手于脚膝上,徐徐按捺肢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

按语:此法属自我按摩配合吐纳,可按摩痛处、膝关节或穴位手法可揉、按、捏、拿或点按穴位,可参考保健功的揉膝。

3.《修龄要旨》:复两平握固,并拄两肋,摆撼两肩二十四,以去腰肋间风邪。复起立据状,扳身向背后,视左右二十四,以去肾间风邪。

按语:此方法将呼吸配合导引动作,用坐式,屈肘左右引肋,手捂对侧膝头,左右摇身3~5次;前后摆动夹脊数十次;上势均配合呼吸,呼气时吐“吹”字。

 

 

第十六节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组由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及损伤等疾病造成的颈部脊髓与神经根受压症状为特点的症候群。主要症状有:头昏、头痛、眩晕,尤其是颈枕部疼痛,疼痛会逐渐加重,并向肩、臂和手部放射,性质为持续性酸胀痛或隐痛,少数患者为针刺样麻痛,部分患者因颈肌痉挛造成颈部活动受限。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降低的趋势,使用电脑姿势不当可以是发作的诱因之一。

本病属于中医学“骨痹”、“风痹”、“阴痹”的范畴。病机为正虚受邪,肝肾万虚,筋骨失于精血濡养,复遭风、寒、湿邪之侵袭而痹;或负重、损伤造成经脉癖阻,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功能衰退,梢髓不摄,外溢成骨赘,复感风寒外邪而成骨痹。临床上以头项疼痛,头眩,肩背麻木、酸楚、重着为主要特征。如《素问,痹论》说:“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颈椎病的治疗宜扶正祛邪。扶正如滋补肝肾,养血和营,祛邪则要依据外邪性质而定。体质较好的颈椎病患者采用气功疗法,应该以较为柔和的动功为主,而体质差、因颈椎病变造成第45颈椎神经压迫而造成深层胫肌痉挛、颈部活动受限者,应以静功为主,适当辅以动功。

一、主选功法

()强颈健骨功

1.预备式

两脚平分与肩同宽,两腿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全身肌肉放松,眼平视前方最远处的山、水、树等景物;精神内守,排除杂念,呼吸自然,达到心平气和。

2.颈椎按摩

自然站立,两手拇指按在颈后风池穴上,其他四指放在头后,以起固定作用,两手拇指顺颈椎两侧由上至下按摩(用拇指顺时针旋转)。反复数次。

3.颈椎上引

自然站立,两手沿身体两侧向前上伸展与肩同高同宽,虎口朝上,同时吸气,意在腕部上提。两手下落,手心随之翻转朝下,手下落至两胯旁,同时呼气,意在平掌下按及头项,有上下牵拉颈椎之感。眼平视前方,下领微内收,含胸拔背。

4.两臂旋转

自然站立,两手交叉腹前,左手在下,两手上起经身前划至头的前上方,同时吸气。两手心翻转向外,左右分开下落至腹前,同时呼气。意在手心,运动时两臂有向外伸长之意门头和眼跟随手臂运动。

5牵拉脊柱

自然站立,两手放在腹前,手心朝下,虎口相对。吸气时右手经身前提至头前上方,腕部放松,左掌在腹前下按。意在百会和丹田,脊柱有牵拉伸长之感。眼平视前方,下领微收。右手下落至腹前,同时呼气(右手下落后改左手上提,要求不变)

6.手臂开合

自然站立,两手经身前屈小臂至胸前l0cm,手心相对,手指朝下。吸气时两手同时向左右分开,意在两手,有外拉之感。呼气时两手向内合,意在两手,有内压之感。头和眼随手开合而左顾右盼。

7.收势

自然站立,两手下垂,吸气时自然,呼气时用意念引导由上向下沉,一直到脚。随之全身肌肉放松。

操作要点:动作缓慢均匀,柔和协调,轻松自然,用意不用力,连续做完。意念在两处时要平均,防止偏重一处。从始至终气沉丹田。采用腹式自然呼吸法。严重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不宜练。

()八段锦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沦”。

()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须椎病病证复杂,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颈椎病实证和颈椎病虚证两大类型。

()颈椎病实证

正虚邪实,邪实为主。多为闪挫、睡姿不当,或长期伏案,气滞不行、痰瘀留滞,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经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头胀痛,颈项强,单侧戍双侧肩臂酸痛、麻木,夜间加剧,时有位置性眩晕;脉弦紧或弦濡,尺脉沉滑,舌暗,苔白微腻。

1.功法搭配

强颈健骨功为主,辅以六字诀、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强颈健骨功早晚各l次,每次20~30分钟。

(2)辅以六字诀者,其中“嘘”、“呼”、“吹”字功可多练12 ~18遍。

(3)辅以保健功者,选练“擦面”和“口功”(叩齿、搅舌、鼓漱,咽津),然后收功。

()颈椎病虚证

正虚邪实,正虚为主。中年后肝肾亏虚,精髓不足,督脉失养,脊柱退行性变,肾精不摄,外溢成骨赘,复感风寒湿邪,预部经脉痹阻。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气短乏力,肢体萎软少力,头闷胀,颈项疼痛伴转动受限;舌淡暗苔薄,脉沉细或濡涩。

1.功法搭配

以内养功、放松功为主,辅以保健功、八段锦。

2.操作要点

(l)练放松功者,取平坐或靠坐势,自然呼吸逐渐过渡到顺腹式呼吸,意念要轻柔。用分段放松法,头颈部可多放松2次。练3~5遍,约10~30钟,每天2~3次。再练保健功的项功、揉肩、夹脊擦面、耳功、口功,然后收功。

(2)练内养功者,坐或靠坐势,自然呼吸过渡到“吸一停一呼”呼吸法,每次20~30分钟,每天练功2~3次。再练保健功的擦丹田、擦面、口功,然后收功。并可酌情选练八段锦、

三、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避免过食辛辣食物。保持乐观的情绪。

2.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从事低头工作职业的患者,更须注意劳逸结合。睡眠时避免枕头过高或过低。

3.如颈肩部症状持续不解或反复加剧,应该前往医院做系统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防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附:古代功法辑要

古代文献中有关治疗“骨痹”、“风痹”、“阴痹”的气功功法较多,择其要者摘录如下:

1.《诸病源候论·风病诸侯》:一手长舒,令掌仰;一手捉须挽之向外;一时极势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动,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二七。去颈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髆内冷注偏风。

一手前拓使急,一手发乳房,向后急挽之,不得努力用气。

凡人常觉脊背倔强,不问时节,缩咽髆内,仰面努井向上,头左右两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住,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

2.《修龄要旨·十六段锦法》:凡行导引常以夜半及平旦将起之时,此时气清腹虚,行之益人。

先闭日握固,冥心端坐,叩齿三十六遍,即以两手抱项,左右宛转二十四,以去两胁积聚风邪。

复以两手相叉,虚空托天,按项二十四,以除胸隔间邪气。

复以两手掩两耳,却以第二指压第三指,弹击脑后二十四,以除风池邪气。

复大坐展两手扭颈,左右反顾,肩膊旋转二十四,以去脾家积邪。

按语:以上治疗方法属动功,通过引动形体,导引气机,舒畅经络,祛风除痹。练习时注意先缓后急,循序渐进;动作不可过于用力,不应勉强伸拉,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发生偏差。

3.《遵生八笺》:正坐,两手相叉,争力为之,治肝中风。以叉乎掩项后,使面仰视,使项与手争力,去热毒肩痛、口视不明、积风不散……

以两手抱头项,宛转回旋俯仰,去胁肋胸背间风气、肺脏诸疾,宣通项脉。

以两手相叉,头上过去,左右伸曳之十遍,去关节中风气,治肺脏诸疾。

按语:以上治疗方法经历代医学气功家反复实践,已收录进“保健功”。

 

 

第十七节  近视眼

近视眼大多数属于轴性近视。处于休息状态时,平行光线人眼于视网膜前聚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圈,从而不能结成清晰影像的眼,称近视眼。“近视”与近视眼的含义不同,近视是指处于休息状态时,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检影为近视性屈光不正,使用凹透镜可提高远视力的近视状态。近视眼为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包括所有由于眼轴长度与屈光力不对称所造成的近视状态。习惯仁把近视等同于近视眼。远视力检查,视力按国际标准视力表小于1. 0,或按对数视力表小于5.0者为近视。

近视眼中医称之为“能近祛远”症,临床上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眼前黑花渐生为主要症状。多因青少年学习、工作时,持续近距离使用目力,劳瞻竭视,致使神光(视力)不能发越于远所致;久视不仅伤睛,还会劳伤脏腑,主要伤及肝、肾。肝肾虚弱,精血自然不足,目失所养,也导致光华不能及远;精细目力上作量繁重,照明不足,营养不良,患某些全身性疾病等也与本病发生相关;双亲体质不佳,母亲妊娠期患病等先天性因素还可导致遗传性近视。

近视眼病机以虚证为主,其治疗重在补虚。补益时当分清与何脏关系密切,突出重点,常采用滋补肝肾、养肝明目、补益气血等方法,且在治疗过程中当注意用眼卫生。

一、主选功法

()增视功

1.松静站立

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膝髓两关节微屈。缩肛圆档,含胸收腹。头项正自,两眼微闭,舌抵上愕。沉肩虚腋,两臂松垂体侧,掌心向股。心绪平静,思想专一。做慢、细、匀、长的呼吸6~9遍。本式是全功的基本姿势,其他各式均由此式起,做完后又要回归本式。木式以下简称“静立”。

2.舒展身心

(1)两臂白体侧缓缓提起(提臂时肘、腕等关节宜稍屈,以求放松,手心向下)。腕背提至与肩平时旋腕(拇指向上、向后翻转),变手心向上。

(2)两臂内卷,两手合拢。待两手中指轻轻相接时,开始缓缓下落。当两手落至胸前时,身体向前躬身弯腰,掌心向下,沿体前中扫线的前方向下平按。

(3)两手徐徐落向两足之间(不许触地或脚),当两手按至最低处时,用足小趾的下面和前足心(涌泉穴处)轻踩一下地面,而后开始舒腰提臂并加意念:默想两股清泉自涌泉穴生出,每侧形成一条温暖的细流,绕过足内侧缘向小腿缓缓流去。

(4)渐渐直起腰来(舒展身躯),两臂以垂腕姿势,沿体前中线上提(稍离开一些身体),与此同时,默想暖流沿两侧小腿、大腿内侧面的后缘上行,入会阴,过尾骨,沿脊柱上行,分别走向两肾,带上贮于肾的五脏精华,向上穿越隔肌,抵达两胁,向外联络肝经,向内经肺,走向中间的心脏,继沿心系,穿越胸腔,过颈部,入颅,经眶抵达两眼。

(5)两手已提至眼部,用两掌罩住眼球,停留一次深呼吸的时间,使携来的五脏精华输注眼中,以起濡养调理之功。

(6)两掌在眼前停留片刻之后,松腕下落(变掌心向下),落回胸部,意念也沿心系原路返同心脏。两拇指外翻,使掌心转向上方。翻掌的过程中,将意念自心脏移向两侧腋前

(7)两臂自胸前呈扇形水平外摆,意念沿两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徐徐移向小指末端(小指挠侧爪甲角的少冲穴),小指轻挑一下,意念终止。第一遍结束。

(8)两臂再次内卷,开始第二遍属体下按动作,以后的动作及意念活动同前。如此共做三遍。最后一遍做完之后,两臂内卷,自体前下落,身体不再随之前屈,两手徐徐落向体侧,恢复静立式。

3.抡臂转睛

(1)两手变剑指,左脚向左移宽平步,两眼向前平视。

(2)左手弧形水平前移的同时右手弧形水平后移,并将右于背贴靠在左腰眼处。

(3)左手以垂腕姿势自体前中线的前方缓缓提起,提至视平线的高度时,双眼将移动中的左手中指尖视作靶子,以后要紧随而动(头保持不动),手提到上方极限时将左腕翻向左外上方,而后左平以“坐腕”(指尖朝上) 姿势从左侧落下,手下落的同时膝关节逐渐屈曲下蹲成马步姿势(此称“手落身落”)

(4)左手落至正下方最低处时,腕背转向右侧,以垂腕姿势自身体右侧提起,同时,马步架势也逐渐升高(手起身起)

(5)左手提至头顶时再次转腕向左,开始第2圈的抡转。如此连转6~9圈。

(6)以坐腕姿势自体前中线徐徐落下,当手落至脐的高度时右手抽出前移,两手交换位置。

(7)右手自体前中线拉起,如前法改向右侧抡臂转睛6~9圈。

(8)右手自体前中线落下,近脐时抽回左乎,收拢半步,恢复静立式。

4.自际揉目

(1)两目轻闭,两手自体侧缓缓移至体前,沿前正中线前方提起。

(2)两手提至面部时扬掌,掌心相对,以两手掌拇指后方大鱼际侧缘的最高点贴向大眼角,然后沿眼缝轻轻地向外擦至太阳穴。

(3)自太阳穴处向上经前额向内抚擦,近中线时两手相遇,下滑,返回到大眼角。如此重复环擦3~9周。做完之后,两手沿鼻旁、口角下滑,离开面部,缓缓落向体侧,恢复静立式。

5.点穴按摩

(1)双日微闭,自静立式两手缓缓前移,继沿任脉前方向上提起。

(2)两手上提至面部时扬掌,掌心朝面,弯曲两手中指,用中指末节指腹的尖端点放在睛明穴上,做旋转按摩,先正转6圈,再反转6圈。

(3)配合呼吸,中指尖轻柔地下按时用口呼气 (两唇间留一小洞缓缓吐气),中指抬举时闭唇用鼻缓缓吸气。

(4)两手中指贴皮肤滑向鱼腰穴、承泣穴、瞳子髎穴、睛明穴、风池穴,按睛明穴的操作方法按摩各穴。依序按摩完上述6穴之后,两手顺颈两侧下滑,缓缓落向体侧,恢复静立式。

6.近观远望

(1)由静立式将左脚向左跨宽一步,两眼注视远处目标片刻,而后两手沿体前中线上提。两手缓缓上提的同时,身休向左转身90°。

(2)转身时左脚不动,右脚跟提起,以足尖为轴向左转成斜位。两脚站成近似“丁”字形。

(3)两手提至颏前时,手背相贴,指尖朝下,向外、向上翻转,指尖翻到上方时,分手向外下方合抱(如抱柴状),手落身落,身落时两膝自然前屈,呈面向左侧的侧跪式(半跪)

(4)两手抄起,手指部分重叠交叉,拉近至眼前(眼掌相距1~2),两眼注视上面一只手中指掌面的指纹(口光的变化是:远、中、近的相继变化)

(5)从侧跪式边注视近处乎指的纹理,边起身转体复原,身体转正后稍凝视近处指纹片刻,然后两乎翻掌下落回归体侧,目光逐渐放远。此后,改向右侧重复前述动作。如此,每个方向近观远望1次算作1遍,左右交替共做6~9遍。最后复原为静立式结束。

7.洗面抚头

(l)两目微闭,两手白体侧缓缓前移,再沿体前中线两侧上提,达面部时扬掌,以指尖向上,掌心向面的姿势贴放到前额。如洗脸一样,两手贴面,下擦到颊部。

(2)擦到颏部后,两掌向上反搓,过面、入发、过头顶向枕部下滑时,顺势折掩两耳。

(3)以食指叠放到中指背面,而后紧贴下滑产生食指叩击枕部的动作,连叩6~9下。以上动作做完后,两手向前滑向颊部,重复上述操作。然后两手顺面颊下滑,离开面部落向体侧,恢复静立式。

8.虎视推掌

(1)左脚向左跨宽半步,两眼向前平视。身体向左旋转90°,两臂右前、左后地提起展开,眼观后手。

(2)两手上提至腕背与肩平时,旋腕,使掌心转向上方。

(3)()手内卷至耳根处以后,身体渐渐复原转正。

(4)左手以立掌的姿势,随转身动作,边转边从耳旁落下并向前方推出,边推掌,身体边下蹲成马步。随左手逐渐推出,前伸之右手也于同时旋转后撤,收回到腰间。

(5)掌推出的一瞬间两目圆睁(虎视),同时牙关咬紧,腰间握拳之手用力紧握。以上动作时间短暂。随即眯眼,起身,立掌垂下,腰间握拳之手松开,后撤。

(6)转身向右侧,换右掌推出、虎视。动作细节同前。左右交替共做6遍。

(7)将推出之右掌旋转后撤.撤至近腰部时,左拳松开,两手顺式下甩,继向外上方抡臂,起身,收回半步。两手在头顶合拢,然后沿体前中线徐徐落下,恢复静立式。

9.养气收功

(1)气沉丹田,闭目敛神。进行慢、细、匀、长的呼吸9次。

(2)默想通过练功产生的真气,由小腹弥散到全身,最后再汇聚到两眼,让它调补人体,进而滋养双目。

(3)松开鹊桥,慢慢地睁开双眼,稍活动一下身体,全功结束。

()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内养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心阳不足型

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此型多见于假性近视或中低度近视,临床多见于病程短、近视度数较低的青少年,眼底检查多属正常。

1.功法搭配

增视功为主,辅以放松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增视功全套功法,每天练2~3次,着重练“松静站立”、“舒展身心”、“近观远望”诸节。治愈后每天练1次,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辅以放松功者,取站、坐、卧式均可,用分段放松或局部放松(突出眼部) 相结合的方法,功后可接练保健功的目功、耳功、浴面功,还可对丝竹空、鱼腰、攒竹、睛明、承泣等穴及耳穴的眼区各按摩200次。

()肝肾两虚型

视近怯远,可伴有头晕耳鸡、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此型多见于轴性近视或高度近视,往往病程较长,近视度数较高。因眼轴延长,常见眼球突出。多有近视家族史。视力严重障碍,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标准。眼底常有退行性变化,如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混浊、液化,可见“飞蚊”症(中医所述眼前“黑花”渐生)

1.功法搭配

增视功、内养功为主,辅以真气运行法、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增视功全功修炼,加强“舒展身心”、“抡臂转睛”、“点穴按摩”、“近观远望”几节的锻炼,尤以“抡臂转睛”、“舒展身心”为重点,可加倍练。重症患者全套练功应在每天4遍以上,并要保质保量。

(2)内养功取坐式,用“吸一停一呼”呼吸法,可选用“近视康复”、“静坐目日健”等字句默念,每次30~60分钟,每天2~3次。

(3)辅以真气运行法者,练到4步以后,当经气行至百会穴时,可稍加意念,轻想双目,以引导真气如瀑布流过两眼,作重点调理,其他依功法要求进行。

(4)辅以保健功者,练习同前型。

三、注意事项

1.气功疗法是防治近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必须正确选功,认真修炼,持之以恒,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2.克服近视患者病轻时不在乎、重时没信心的错误心态,积极防治,任何时候都不放松。

3.注意用眼卫生(尤其不可长时间近即离用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营养,少吃糖及动物脂肪。科学地安排工作与学习。

4.预防和治疗与本病相关的全身性疾病,

附:古代功法辑要

肝开窍于目,眼疾多与肝有关。肝肾同源,滋水可以涵木。古代传统功法治疗该病,多注重调养肝肾。

1.《寿世传真》:每睡醒且勿开目,用两大指背相合擦热,揩目十四次,仍闭住,暗轮转眼珠,左右七次,紧闭少时,忽大睁开。能保炼神光,永无目疾。

用两大指背曲骨重按两眉旁小穴,三九二十七遍,又以手摩两目颧上,及旋转耳,行三十遍;又以手逆乘额,从两眉中间始,以入脑后发际中,二十七遍,仍须咽津无数。治耳目,能清明。

用手按目之近鼻两眦,即眼角,闭气按之,气通即止。常行之,能洞观。

跪坐,以两手据地,回头用力视后面五次,谓之虎视。除胸臆风邪,也去肾邪,

2.《延年却病笺》载明耳目诀法:日常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颧上,以手旋耳,行三十过,唯令数无时节也。毕,辄以手逆乘额三九过,从眉中始,以入发际中,仍须咽液。多少无数。如此常行,耳目清明,二年可夜书。眉后小穴为上元六合之府,化生眼辉,和莹精光,长映彻瞳,保练目神,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也。

按语:上两则功法,操作内容大略相当,可互参。《寿世传真》强调每天睡醒时做,《延年却病笺》则张调不拘时作;前者提到按摩“眉旁小穴”,后者则是“眉后小穴”;前者还需配合按压内眼角处。考察两文,按摩小穴当在眉梢外侧与太阳穴之间。行功后,应当将口中津液咽下以滋肾阴。

3《保生秘要》:法行艮背,右旋上行,逾昆仑(指人体头部),经明堂,渐旋至眼,细圈人瞳人,撤散数十度。降胸臆,曲行人肠,出谷道,退火复归元位,左目运左,右目运右,左右齐患,则止从明堂位上分行双运。

按语:本段功法足小周天功法在眼疾方而的具体应用。行导引之术时,注意操作应气至病所,方可见效。

4.《保生秘要》:先以手抱昆仑,仰头吐气,或嘘或呵,泻而复纳,次以二目转动,左右上下,转时先开后闭,闭而复开,随时行之不间,或动或运,二者兼之。

按语:肝开窍于目,肾之精为瞳仁。目得肝血而能视,得神精而可辨。导引调息配合六字诀之嘘字诀以泻肝热,呵字诀去心火以滋肾水,仰头吐气以导真气上行。动作简单有效,容易掌握,再配合运目转睛,使上行之气尽归于目。

 

 

第十八节  青光眼

青光眼是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复杂眼病,临床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由明确的全身或眼局部疾病引起者称继发性青光眼,反之则为原发性青光眼,由遗传因素造成的称先天性青光眼。临床上原发性青光眼多见。原发性青光眼分为:闭角型青光眼(亦称充血性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又名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前者又有急、慢性之分。由于眼内压升高而引起视乳头四陷视野缺损,最后可以完全导致失明,青光眼是致盲残率极高的严重眼病。临床上以头痛、眼痛、虹视、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及眼压升高、瞳孔散大、视乳头萎缩与凹陷、视野缺损等体征为主要特征。诊断本病除临床症状外,还要结合其临床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肝经阴阳失调,气郁化火,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气滞血癖,神水癖积所致。眼部气血蛋滞不通为其病机关键,急性发作时谓之“偏头痛”、“雷头风”、“绿风内障”、“瞳神散大”等;慢性发作者谓之“青风内障”、“黑风内障”“乌风内障”等;晚期称为“黄风内障”。

气功疗法适用于慢性单纯性(即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大抵相当于“雷头风”、“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等证候,应用时应注意与其他疗法配合、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或作为主要疗法,或作为辅助疗法。急性闭角青光眼应慎用气功疗法。

一、主选功法

()呼吸调睛功

1.预备式

坐式,面对窗户(学校学生可在座位上略向窗户侧转),全身放松,心静下来:右手臂伸直,握拳跷起大拇指,离眼距离二尺以上,作为望近的目标;选择窗外的树木或楼房,作为望远的目标,离眼的距离最好l 0 rn以上,至少5m

2.呼吸调睛

吸气时眼望远处目标(树木、楼房);呼气时眼望近处目标(右手大拇指)。要求呼吸均匀深长,每分钟约9~10次,一呼一吸约6~7秒,练习3分钟。有录音的可根据磁带中口令调节呼吸和眼睛。

3.闭目养神

双目轻闭趴在桌子上,眼睛和身体要放松,手臂不要压住眼睛。2分钟。

以上23合练为一节,作为预防、保健,每天可练1~2节。作为治疗,每天至少3~4节。

注意事项:

(1)时间最好是旱晨,空气比较清新,身体较易放松。

(2)不要让光线直射眼睛,练功时应往意避开窗玻璃的反光;不要定神在近处和远处。

(3)不要张口大呼吸,以免吐气过度造成头晕等反应,要均匀、深长、自然地呼吸。

()增视功

详见本章第十八节“近视眼”。

()放松功

详见本教材第六章“功法各论”。

二、辨证施功

()肝胆火感型

白睛混赤,黑睛昏暗呈雾状,瞳神散大,色现淡绿;眼珠坚硬胀满,视力急降。伴头痛如劈,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相当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充血发作,中医学之“雷头风”、“绿风内障”。

1.功法搭配

放松功、增视功为主,辅以站杭功、保健功。

2.操作要点

(1)放松功,取站、坐、卧式均可。每次做功前可先行保健功之叩齿、搅海、咽津,以滋阴降火,而后可行三线放松法3~6遍,最后揉腹、搓手、浴面,收功。

(2)增视功全套功每天3~4遍,可重点加练“抡臂转睛”、“鱼际揉目”、“点穴按摩”、“近观远望”、“洗面抚头”数节,以求尽快缓解症状。注意本病患者不宜在晚土或暗处练增视功,尤其“近观远望”一节,以免黑暗环境引起扩瞳作用,对病情不利。

(3)辅以站桩功者,取“三圆式”或“下按式”,采用自然呼吸,加淋浴意念,意想温热适宜的水,从头顶缓缓流向足部:收功后可加做擦足心120~360次。

()肝肾亏虚型

多于劳瞧竭视之后发作,或患本病日久。可见眼球微胀,视物模糊,视灯有虹晕,眼干涩易疲劳,视力减退较快,甚者可致失明,触珠微硬;可伴头晕头痛,健忘失眠,乏力气短,口干耳鸣,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弦。本型相当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医学之“青风内障”。此型病势较缓,抓紧气功或气功配合药物的治疗,往往可以拄制病情,或可治愈。

1.功法搭配

增视功为主,辅以内养功、六字诀等。

2.操作要点

(1)增视功全套练功,每天4~5遍,尤应加强“舒展身心”、“抡臂转睛”、“鱼际揉目”、“近观远望”、“洗肉抚头”几节功法的锻炼。

(2)辅以六字诀者,取站、坐、卧式均可。呼吸按虚补实泻法进行,六字均以呼气为泻,吸气为补。对实火者用泻法,先呼后吸,呼长吸短;呼气时保持所选字的口形,不发声;呼尽之后用鼻吸气,吸气之长度为呼气的1/3;如此一呼一吸为1次,每字不超过6次。对虚寒者用补法,先吸后呼,吸长呼短;先用鼻吸气,吸气时保持所选字的口形,不出声;吸满之后用口呼气,呼气的长度为吸气的1/3;如此一吸一呼为1次,每字超不过9次。青光眼患者,可选用“呵”字、“嘘”字练泻法,用“吹”字练补法。也可以全部练习,作为整体调理。每次30~50分钟,每天4~5次。

二、注意事项

1.患者应主动掌握青光眼的防治知识,随时注意眼压的变化与调控。合理安排生活、学习与工作,避免过劳。注意适度用眼,避免在黑暗处久留;看电影、电视前宜点缩瞳剂、宜多用热水泡脚。

2.避免精神紧张或情志的过度刺激;尽量保持心情平静和精神愉快。

3.饮食方而,平时应少饮水。不过饥过饱,少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宜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4.坚持气功锻炼可减少药物用量,并能巩固疗效,防比复发。

5.对眼压不能有效控制者,应不失时机地选择手术治疗。

附:古代功法辑要

本病的治疗多从调理肝经、疏通眼部气血着手,相关的传统功法摘要如下。

1.《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目暗不明候养生方导引法: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日明,不病痛。

东向坐,小息再通,以两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以甘泉漱之,洗目,去其翳垢,令口清明。上以内气洗身,中令内睛洁,此以外洗去其尘障。

卧,引为三,以手爪项边脉五通,令人目明。卧正偃,头下却亢引三通,以两手指爪项边大脉为五通。除目暗患.。久行,令人眼夜能见色。为久不已,通见十方,无有剂限。

按语:该法在气功状态下对眼睛以及其周围按摩导引,达到明目之目的。在操作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比较重要,一般首先按净导引眼晴局部气血,然后再扩展至眼睛周围。

2.《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之六气治肝法:嘘以治肝,要两目微睁开为之,口吐鼻取,不使耳闻。

按语:该功法主要通过调息操作达到调理肝经气机的作用,采用了两种方法:六字诀之嘘字诀,以及鼻吸口呼法。本功法作用偏泻,练习时应当注意。

3.《保生秘要》目病导引运功法:对香静坐,灰心歇念,目含光意,觉香头有灰,以意吹之:又静,觉灰义吹,香尽为期。治一切云翳。胬肉扳睛,肾水枯,心火盛,皆效。

按语:该法属于意守,故操作要点在于始终存在“光意”,要一念不动,似守非守于香头之上。并且要保持住这种状态才能获效。

4.《保生秘要》:双瞳藏于两肾,想肾水浸洗,能退热,运彻四散,能去风。双目视两肾,存两道白水,运至眼中,着意圈洗磨剥。单去翳,想两乳下肺肋,推下脚股,吹吸之法,能退白上红:以双手向肩厘,两脚心悬空嘘吸,能退黑睛热,能泄肝经之火,常注念脐,绦取肾水,升洗覆脐,效。

按语:该操作方法重在调心,同时配合调息与调身。先通过观想引肾水上消肝热;同时以之消去五障,再配合呼吸和形体动作,调动自身的潜力,疏理气机。在功理上,主要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以肾水济肝阴,以肺金克肝木。

5.《导引却病歌诀》中的第九节“运睛除眼翳”:伤热伤气肝虚虚,则眼昏生翳。日久不治,盲瞎必矣。每天睡醒时,跌坐凝思,塞兑垂帘,将双口轮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睁,每行五七次。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光明倍常,切忌色欲,并书看细字。口诀:喜怒伤神目不清,垂帘塞兑养元精,精生气化神来复,五内阴魔失惊。

按语:“塞兑垂帘”指闭口闭目、返视内听,以聚自身真气,来驱除眼部的邪气,达到明目之目约。完成操作之后,注意收功,引真气归元。

(文摘刘天君主编《中医气功学》第八章治疗各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8月第3版,20131月第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