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jingshijie
您当前位置:动静世界 >> 气功天地 >> 中医气功学气功文献概述

中医气功学气功文献概述

2014/8/19 7:59:30     本站原创 【字体:

    有关气功知识的文献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有千种以上,散见于医、儒、道、佛、武诸家古籍之中。《中医气功学》将有代表性的古典气功文献进行了扼要的梳理,这对学者深入学习、研究气功大有裨益。这里,按照书中分类罗列的医家气功文献、道家气功文献、儒家气功文献、佛家气功文献、武家气功文献摘录如下。

 

医家气功文献概述


    古典医籍中专论气功的著作并不多,但散在于各医家著作中的却不少,尤多见于养生类著作。
    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广泛论述医学理论的同时,也对气功作了多方面的论述,既阐明了气功修炼的意义,又为气功三调合一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辟了气功治疗学的先河。马王堆《导引图》与《却谷食气篇》佐证了汉初气功发展的状况。《导引图》集中展现了多种古代导引法,如仿生导引、辨正施功等。《却谷食气篇》与《导引图》同一帛画,该篇强调“辟谷”要结合“食气”,阐述了食气法的适应证和练气法。
    《养性延命录》为梁代医家兼道教学者陶弘景所辑,是历史上第一部气功养生专著。该书集辑了古人的诸多养生方法,如服气法、导引法。服气篇中详细介绍六字气诀养生法,导引篇中则载述了华佗五禽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全身干浴法。隋朝太医令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为现存唯一的病因病候学专著,也是唯一一本不载方药,只用气功治疗法治病的古典医籍。此书经廖平、曹炳章辑录而成《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为医疗气功专著。该书载有气功养生导引法近290余条,按病种开列导引处方,内、外、妇、五官各科几乎全备,可谓古典医家气功的临床教材。
    《备急千金要方》是一部综合性的中医药学著作,由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编篡,书中设立专篇论述气功,包括“道林养性”、“房中补益”、“服气法”、“居住法”等篇章。并介绍了“天竺国按摩法”和“老子按摩法”。另一部巨著《外台秘要》,唐代著名医家王焘编集,保存了唐以前众多医术文献资料,对《诸病源候论》中养生导引法按原样录入,并补充了若干导引法。唐代女气功家胡愔所著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按脏腑分章,叙述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养生方法、病理变化、疾病诊断,以及六字诀、六气法的临床应用等。
    《圣济总录》为宋代政和年间官敕医学丛书。有关气功方面的论述集中于最后三卷,包含辟谷法、神仙导引法、神仙服气法、神仙炼丹等内容。随后陈直的《寿老奉亲书》(经元代医家邹铉增编为《寿亲养老新书》)、李鹏飞的《三元延寿参赞书》均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气功文献。
    明初《普济方》为有一部官敕医学丛书,收录气功文献资料700余条。《赤凤髓》由明代周履靖编著,图文并茂,载图72幅,分为三卷;卷一含“太上玉轴六字妙诀”、“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胎息秘要歌诀”、“祛病延年六字诀”、“五禽戏图诀”、“八段锦导引图诀”;卷二为“圣真秘传六十四长生图诀”;卷三为“华山十二睡功图诀”。《修龄要旨》也是一部气功养生专著,明冷谦编著;首列“四时调摄”,次列“起居调摄”,再列“延年六字总歌”、“四季祛病歌”、“长生一十六字妙诀”、“十六段锦”、“八段锦导引法”、“导引却病歌诀”、“祛病八则”等。叶志诜将《修龄要旨》、《摄生消息论》、《勿药元诠》、《寿人经》、《延年九转法》等五部气功养生专著辑刻为《颐身集》。《道生八笺》是一部综合性的气功养生保健著作,明代高濂著;由清修妙论笺、事实调摄笺、祛病延年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起居安乐笺、尘外遐举笺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四时调摄与祛病延年两笺主要辑录了气功养生资料,颇有参考价值。《诸病源候论》后论述气功治疗疾病最为详尽的古籍是《保生秘要》,为明代曹士衍所著,惜佚,但可见于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杂病源流犀烛》为一部中医临床治疗学文献,此书按脏腑、经络、六淫、内伤外感、面部、身形六大门类,罗列方药、导引、运动等各项治疗方法,内容翔实。
    此外,龚居中的《五福全书》、《万寿丹书》、《红炉点雪》,完全的《养生四要》,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统》,李挻的《医学入门》,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张景岳的《类经》,金礼蒙的《医方类聚》,许浚的《东医宝鉴》,尤乘辑的《寿世青编》,徐文弼的《寿世传真》,马齐的《陆地仙经》,席裕康辑的《内外功图说辑要》,李九华的《调气圭臬图说》,陈师诚的《养生导引术》,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董志仁的《肺痨病特殊疗养法——气功疗法》等等,都属医家气功文献。此类书约有200种。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也收载了不少医家气功文献。(文摘刘天君主编《中医气功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2013年1月第2次印刷。)

 

道家气功文献概述


    道家气功古籍最多,也最集中。自先秦至明清,积累气功文献上千种,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代表,围绕着养生长寿、得道成仙的主题,详细阐释道家气功理论和修炼方法。
    《道德经》论述了天道、地道、人道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等养生方法。其养生思想和方法被历代道家、养生家引申发挥,成为我国传统气功的理论基础之一。庄子发展了老子“道”的观念,著有《庄子》一书,道家称《南华真经》,该书提出养神守静的观点,提倡“心斋”、“坐忘”、“守一”等炼神之法。庄子既重视养神,又不废弃养形调气,提出了“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导引吐呐之法。
    被后人称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为东汉会稽上虞人魏伯阳所作,是丹家之要籍,其将《易经》、黄老、内丹、外丹等内容参同成篇,混合立论,是一部道家气功经典著作。《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静经》,其内容庞杂,就思想渊源而言,以阴阳五行为主,多巫觋杂语,其内容包括以元气为本的宇宙观,以长生登仙为目标的修炼方法和以墨家思想为源的社会观、巫觋之术及神仙故事等,在气功修炼方法上提出存想、守一、内视等入静之法。
    《黄庭经》为道家功法的经典文献,由晋代魏存华(魏夫人)著。其突出贡献是在气功学理论方面提出“黄庭三宫”与“三丹田”的概念;倡导通过存想、存神修炼内气而结丹,再进入更高层次的气功境界,为内丹“守窍”术奠定了基础。晋代葛洪作《抱朴子》,分内、外两篇,七十卷;有关气功养生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内篇,其兼容先秦道家和养生家的理论和方法,在修炼方法上提倡“守一”、“胎息”、“房中术”、“服药炼丹”等。《黄帝阴符经》旧题上古黄帝作,主要言及道家修养和丹术;该书据阴阳五行论述内气,提出“相机而动,不违自然,修真养性”之说。南宗内丹始祖张伯端极为推崇《阴符经》,将其与《道德经》相提并论,同列为内丹经典。
    围绕内丹修炼主题的文献还有很多。唐代《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是钟吕派内丹术的核心著作。《钟吕传道集》由施肩吾整理传世,该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以内炼精气神为方法,系统论述了内丹的理论和操作,将道家诸多秘而不传之术尽情掬示,化深奥难解为浅显易懂。一些炼丹术语也被首次提出并赋予明确的含义,使内丹术成为有系统功理和功法的修炼技术。《灵宝毕法》由吕岩传,钟离权著。此书用宇宙生成原理,阴阳演化之规律来阐述内丹大道,并将内丹修炼概括为七大步骤。《入药镜》以歌诀的形式论述内丹的理法,为唐代崔希范编著,并附萧廷之、王阶的注释,广征博引,使隐于书中的内丹修炼十多个阶段的奥旨秘意一览无余。唐代司马承祯所著《天隐子》,虽篇幅不长,但语言精练,层次分明,创见颇多。
    与《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之祖的《悟真篇》由宋代张伯端撰写。它用歌赋的形式与《周易参同契》彼此阐发,将三教之理合而为一,系统论述了内丹修炼的原理和方法,强调寻求真药,辨明火候和鼎器。《悟真篇》的注释之作甚多,如《修真十书》、《悟真篇讲义》、《悟真篇注释》、《悟真篇正义》、《悟真直指》等。
    明清时期也不乏对内丹论述的文献如明代无冲虚的《伍柳仙宗》,主要论述阴阳、内丹等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无冲虚著的《天仙正理》二卷、《仙佛合宗语录》一卷,柳华阳著的《金仙证论》、《慧命经》各一卷组成。由明代尹真人述,尹氏弟子录的《性命圭旨》将道、儒、佛三家之说融为一体,应用八卦、阴阳、五行、天人观、形体、胎息、经络、精、气、神等观念来阐发气功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将内丹的术语以绘图形式进行深入阐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此外张三丰的《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也颇有影响。
    《道藏》是道教典籍之总汇。道教文献整理始于南北朝时期的陆修静,公元471年编成《三洞经书目》。而由国家组织编集道藏始于唐,成于北宋。公元1012年张君房奉诏领校道书,至公元1019年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00余卷,称为宋《道藏》(现已亡佚),后又撮其精要,辑成《云笈七签》120卷,保存了汉唐以来的气功著作百余种,包括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孙思邈的《千金方》,司马承祯的《坐忘论》等,还摘录了气功功法500余种。《云笈七签》集北宋以前《道藏》之精华,而被后世称为“小宋藏”或“小道藏”。完整保存至今的道藏是明代正统10年(公元1455年)的《道藏》和万历35年(公元1607年)的《续道藏》,全书5485卷,1476种书目。内容除宗教理论、典章制度、神谱法术之外,还涉及数、理、化、天、地、生以及医学、气功等等。从明道藏到清代以至民国时期,这类丛书还有《道书全集》、《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续道藏》等。(文摘刘天君主编《中医气功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2013年1月第2次印刷。)

 

儒家气功文献概述


    儒家以治国安天下为己任,故专门论述气功的文献并不多见,只是散见于各种儒学著作之中;与气功修炼相关的内容也多以治国安天下为目的,这也可以算作儒家气功的一种特色。
    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的《易经》对内丹理论的影响极为深远。丹家将阴阳作为炼丹的根基,《参同契》即运用易经中的八卦来描述炼丹的火候,说明阴阳消长变化的关系。《悟真篇》同样推崇《周易》,借用卦象来说明内练的过程。后世有关内丹修炼的著作在理论上很少有离开易象的。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其中不乏气功养生方面的内容。如《论语》中有治学、修身、治国等论述,提倡精神内守的修炼方法。《大学》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等篇章,主要论述涵养道德和精神调摄的学问。《中庸》共三十三章,为孔门传授心法,讲究宁静和谐的自然之道,并将五行融入儒家。《孟子》七篇,记录了孟子丰富的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的思想,也包括孟子的一些养生之道。如“性善”,“养心莫过于寡欲”,“养浩然之气”等。
    先秦儒家荀子著《荀子》一书,吸收了老庄学派的养生思想,着重提倡少思寡欲,祛除杂念,深入静观以养神的“虚壹而静”的养生方法。《管子》一书托名春秋时大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所著,共二十四卷,原有八十六篇,现存七十六篇;其内容庞杂,非一家之言,关于气功方面的论述大部分集中在《心术》(上、下)、《白心》和《内业》等四篇中。
    宋明理学家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高攀龙等糅合佛道两家的学术思想,将儒学思想推向高潮。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诠解《太极图》的文字说明。《周易参同契考异》是朱熹为校正和注释《周易参同契》而著;该书论述魏伯阳的内丹大义,在《参同契》的每一节之下,随文诠解,并订正文字,为后人学习研究《周易参同契》打下基础。朱熹的另一名篇《调息箴》,是气功养生名著。朱熹通过调整呼吸,观鼻而诱导入静,却有养心之法。明代高攀龙的《静坐说》,大谈静坐之法,最为强调“平常”二字,认为不需刻意安排,平平常常,默然静去,便是静坐的要诀。(文摘刘天君主编《中医气功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2013年1月第2次印刷。)

 

佛家气功文献概述


    佛教的传入始于汉代,最初佛教的传播比较艰难,必须借助于本土的传统文化,而气功就是一种有效的载体。虽然佛家不像道家那样公开讲究气功养生,但其止观禅定、明心见性等修持与气功的修炼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在佛家的经典中也保持着大量的气功文献。
    佛教典籍丛书是《大藏经》,有汉文与其他文字两大系统。汉文《大藏经》始于南北朝时期,印刷于北宋,前后有20种版本。现存有碛砂版(江苏吴县碛砂)《大藏经》1532部,6363卷;金城版(又称赵城)计6900卷;乾隆版1662部,7168卷;所载佛经总数约2000种以上。
    东汉末年安世高译的《安般守意经》是较早的佛经译本,该书专论禅定修持,其中的“六妙法”和“呼吸四相”等禅定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天台宗修持的法门中有不少有影响的文献,专论止观禅定的经典就有四部,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六妙法门》和《摩诃止观》。《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由陈、隋时期的的僧人智顗法师所撰,是我国佛教“定学”的重要著作。共两卷,分序说和正说两部分,序说中说明“止观”是一切佛法修持的根本;正说十章,讲明修持前后、平时修养等练功要领,是初学禅定的理想读物。《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又称《渐次止观》,由智顗法师述,弟子法慎、灌顶记录整理,共十卷;这部法经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逐级介绍各种类别和层次的禅定修持方法,系统全面,是了解止观禅定学说的必读之物。《六妙法门》一卷,又称《不定止观》,是智顗法师据《大安般守意经》等原始佛教典籍中“六妙门”的基本含义,结合自己修正体验而著,是一部专门介绍禅定修持的佛家气功经典。《摩诃止观》也是由智顗法师述,弟子章要笔录而成,共十卷,和上述三部佛经相比,是深一层的禅定论著;它和《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合称“天台三大部”。
    在佛学界和气功学术界影响深远的《清净道论》为北印度的觉音所著;全书除序论和结论外,共分23品,依照戒、定、慧三学的次第逐步叙述;前两品说戒学,主要说明怎样持戒;中间11品说定学,包含有40多种定境的修习方法;后14品说慧学。《清净道论》是总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一部详尽完整的文献。
    若论禅宗修持法门的经典,当首推由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所著的《坛经》。该经系统汇集整理了慧能一生开发传宗的言教,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方法,是研究慧能与禅宗佛学思想的主要依据。《坛经》中的深刻哲理引起众多学科对它的研究和探讨,其影响远远超出佛教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围绕着“如何修成正果而成佛”这个主题进行阐发,特别为慧能的禅宗所重视。《般若波罗蜜心经》(简称《心经》),全文只有260余字,短小精悍,是般若类经典的精要之作。从气功角度看,《金刚经》、《心经》涉及了气功修炼的终极境界。
    盛行于宋代的《楞严经》共10卷,前4卷论功理,5—7卷论功行,第8卷说果位,9—10卷说明各种境界。其精髓在于阐述佛家修炼的本质,又言二十五圆通,处处可以入道,为万法归宗指明方向;所述五十七位功行果位,则表述出层次不同的功能状态,被认为是衡量修行程度的准绳。(文摘刘天君主编《中医气功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2013年1月第2次印刷。)

 

武术气功文献概述


    民间素有“天下武功归少林”之说,其说虽然难免夸张,但道出了武术与佛道之间的关系。武术气功历来强调调身,但是配合调心、调息,更容易将调身发挥到极致。佛道的修炼方法均包含着调身的内容,然由于调身操作相对更容易掌握和取得健身效果,注重调身的武学专著逐渐萌芽,至明代渐成气候,如《纪效新书》、《练兵纪要》、《剑经》、《峨眉枪法》等。清代的《少林拳术秘诀》影响尤大。
    《易筋经》和《洗髓经》是武术气功的代表作,传为北魏菩提达摩作。《易筋经》介绍了十二个动式,配有十二张图,并附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歌诀加以说明。《洗髓经》是《易筋经》的续篇,主要讲内练精、气、神,以禅学静功为主,配以导引服气之法,别具一格。明代武术气功专著《锦身机要》,混沌子撰,以七言歌诀形式,介绍了一套完整的,由导引、内丹、房中术结合而成的功法——龙虎功,并用图像、注文加以说明。《少林拳术秘诀》是一部较为系统地总结少林拳术锻炼方法的武术专著,清尊我斋主人著。该书第一章为“气功阐微”,着重养气和炼气,对后世习练太极拳者影响颇大。《太极拳论》由清代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所著。该书将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修炼的精髓阐述明了,用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是习练太极拳者的必读之品。由日本刊行的《导引体要•附录》,介绍十八罗汉导引法和达摩大师导引法,在日本广为流传。成书于1936年的硬气功专著《混元一气功图解》,由近代金警钟编写,分两部分论述气的含义,气与拳的理和法;功法部分以图释练功之法,图文并茂,共有图128帧。(文摘刘天君主编《中医气功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2013年1月第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