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jingshijie
您当前位置:动静世界 >> 气功天地 >> 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

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

2013/3/29 13:54:15  王震、邱丕相、李志明  《体育科学》2005年第7期 【字体:

1 问题的背景

中国导引养生功法在历史的长河中, 绵延横亘了数千年, 其功法体系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必然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印迹。实践的经验总结形成哲学, 而哲学指导学术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仍要落实在实践,而非一味以哲学为中心。很多人在从事养生功法锻炼的过程中经常用理论来指导锻炼, 受到太极、 阴阳、 五行、 八卦等数术哲学的束缚, 甚至出现必须按照五行生克理论与循经导引学说的指导来锻炼。这样过于强调思想而忽略身体实践感悟的结果, 不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也丧失了身体锻炼的本质特性, 最后还可能陷入玄学的泥潭。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路上, 用现象学的方法探研中国导引养生功法, 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功法的本质有积极的作用。它有利于人们对传统功法理解,有利于人类健身方法的繁荣, 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导引图的出现为人们肃清导引玄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所折射出的以身体为中心进行锻炼的理念, 充分展示了古代人朴素的养生思想, 并无太多数术哲学的玄学思想。

本研究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过程入手, 尝试破译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的密码, 期望重塑新世纪人类健身观念——回归身体关注。

2 传统养生功法的发展主线

从陶唐氏、 阴康氏时代的“作舞以宣导”,到庄子所说的“吹呼吸”“熊经鸟伸” 的导引养形之人, 以及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 可以看出我国养生术发展的轨迹, 到了秦、汉时代就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导引锻炼方法, 既有伸屈俯仰的引体,也有或吟或息的导气, 乃至存想的行气、肢体的按摩。

导引图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古代导引研究中的一段空白。此后, 淮南子》 中的“ 六禽戏”、东汉华佗的“ 五禽戏”、南北朝时期的“六字诀”、宋代集大成的“八段锦”、明代流传社会的“易筋经” 等一脉相承,使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体育养生的发展脉络。

从《庄子·刻意》“ 熊经鸟伸”的记载开始, 至马王堆导引图及《淮南子》“六禽”养形之说,再到《后汉书·华佗传》“五禽戏” 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以仿效鸟兽动作神态来编套的仿生养生功法,至华佗“五禽戏”而走向成熟, 可以称为仿生养生主线[ 1]

同样, 在《庄子·刻意》中也记述了“吹呼吸, 吐故纳新”的方法,它在后世传承中逐渐发展壮大为静功体系。以呼吸吐纳为主,配以脏腑理论为主要特征的“六字诀”功法, 可以视为此类功法的代表, 我们称之为吐纳养生主线。这类系统的功法侧重于“行气”。

针对具体病症治疗需要或按一定脏腑、器官保健需要为主的导引养生系统,是人类寻找健身方法最本源的系统。这一系统也是一个应用更为广泛的导引系统。它从散式功法入手, 以最朴素的健身思想为指导—— 因人、因病、因时施治”。 这个系统的存在,到宋代而走向极至,简约为“八段锦”。这个系统的特点, 在于它的功法是针对具体病症或一定脏器的保健需要而设计或编订成套的,我们称之为疗病养生主线。

再一个可以归类于导引的养生系统,就是与“导引”词汇始终纠缠不清的按摩术。在古代养生功法的文献中, 按摩与导引经常混和使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备急千金药方》所称谓的“天竺按摩法”,其实内容就是导引术中的肢体运动。唐代释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讲,“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黄帝内经》中“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美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的论述,更是说明按摩养生主线归类于导引无可厚非。

除了上述4个主线外,导引还有第5 条主线,即壮力养生主线,“ 易筋经”是其代表。“易筋经”本为秦汉方仙道的导引术, 被少林僧侣改编于唐宋年间, 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 2]。以“易筋经”为代表的这个系统以强身壮力为主要特点。“易筋经”系统的形成,是武术与导引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它既可以作为强身保健的养生导引术, 也可以作为武术内功训练之用。《易筋经·十二势》( 通称“易筋经”)是这个系统较早出现与流传较广的功种, 也是这个系统中较有代表性的功种。

通过梳理导引养生功法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5条主线: 1)以“八段锦”为代表的疗病养生主线,其主要作用是防病治病; 2) 以“五禽戏”为代表的仿生养生主线, 其主要作用是健身保健; 3)以“六字诀”为代表的吐纳养生主线, 其主要作用是行气理气; 4) 以自摩自捏为内容的按摩养生主线,其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 5) 以“易筋经” 为代表的壮力养生主线, 其主要作用是强身壮力。

3 5条养生功法发展主线的健身技理

3. 1 导引图与仿生导引主线

仿生导引的内容从《庄子》书中述及的“熊经鸟伸”到《 淮南子》的“ 熊经、鸟伸、凫浴、蹶、鸱视、虎顾”都是仿生导引动作称谓,未见动作具体形象。导引图的出土,使我们得以重见古代人仿生导引的图像。

导引图仿生导引的术式有:沐猴獾引() 中、鹤()、龙登、猿呼、度狼、熊经、龟恨( )() ()、等。

在马王堆导引图的基础上, 使仿生导引继续发展并成就最典型的功法的就是华佗的“五禽戏”。华佗“五禽戏”中的每一种“禽”, 都可以在他以前的仿生导引中找到相同或相近的种类。它的总结和改进:一是,将以前模仿一种动物某一部位的活动进一步发展为吸收该动物习性的多方面模仿;二是,合并了若干动物种类; 三是,更进一步筛选仿生导引的类别。

在华佗以后,“五禽戏”系统同样还是在不断地演变与发展。南北朝时名医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最早用文字描述了“五禽戏”的动作,成书在南北朝前后这一段时间的《 太上老君养生诀》、明代的《夷门广牍·赤凤髓》、清代《万寿仙书·导引篇》和席锡藩的《五禽舞功法图说》等等, 都有各种五禽戏的记载。约从金元时代开始, 武术的发展也受到“五禽戏”的影响。白玉峰创编的“五拳” , 即是在五禽仿生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五禽戏”功法的影响久远,这一功法主线是中国仿生导引养生功法的典型代表。

根据个人体悟导引图中仿生导引的动作和不同版本的“五禽戏”, 认为“五禽戏”系统功法是在在仿生导引思想的指引下, 通过塑形——传神—— 入意——调气达到健身的目的。“重形传意,引伸肢体” 是该主线功法的基本特色。

我们在研究“五禽戏”功法的时候,尽可能不去讨论哪种功法更接近华佗原创,把这一争议“悬置”起来。从探研古代人仿生导引的本意入手,可以看出,古代人仿生导引是为了希望具有动物的某些长于人类的生理特征、身体技能以及长久的寿命。这是“ 五禽戏”功法系统的本质还原。

我们在体验这种功法时, 感受到作为身体的本我,获得上述技能,必须通过肢体的活动,而肢体的活动是受人体解剖结构限制的。这就意味着无论如何仿生,都不能超越身体架构这一本体,这是探研“五禽戏”系统功法的逻辑起点——以身体为本。

我们审视并体验了新编《健身气功·五禽戏》,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功法本质与导引图仿生术式是同源同流的。如鹿戏中更直接参照了导引图中“引痛肋”的动作原形。新编《健身气功·五禽戏》是在体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编创的,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它在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计考虑形体美学,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五禽的秉性特点。

在实践操作中,新功法和导引图动作主要是以腰为轴,带动肢体的运动。通过脊柱的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折叠、提落、开合、缩放等不同姿态的运动,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进行了有效的锻炼。其核心是通过有效增大脊柱的活动幅度,起到健身功效。习练时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形态,进一步领会该动物的神韵,以形传神,达到“游戏”的目的,从而宣扬情志,起到调神的效果。功法左右对称,可以起到调正身形的效果。根据动作的升降开合,以形引气,达到调理气机的目的[ 3]

3. 2 导引图与疗病导引主线

导引图中许多术式是以治病为目的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术式名称以“引”字开头。 这样的术式包括:图 1(引腰痛)、引膝痛、() 痛目、引积;图 10(引背痛) 、引温病、引颓、引头风、 引痹痛;图 26() 腹中、引项、引聋;图 42()烦等。把这些功法归类于“八段锦”疗病导引主线,是因为“八段锦”和上述导引图功法都是针对具体病症的保健需要而设计的,而“八段锦”是后世此类功法的典型代表。

“八段锦”中的“八”字有学者认为并不是段的数目, 而是迎合于“八卦”之“八”,表示功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 相互制约;有循环运转的含意。本文赞同此观点。“锦”不同于“戏”,而是由具有不同作用的导引功法组成的非常优秀的养生功法。

“八段锦”作为一种医疗功法,其开始是没有套路的,它以散式功法被广泛地传播着。套路“八段锦”的形成是“八段锦”功法系统的升华, 是“八段锦”发展到宋代的产物, 至于后世传承的“十二段锦”、“ 二十四段锦”都是它本意的繁衍,并无实质性的改变。那些以“八段锦”命名而不以疗病为目的的养生功法概不属于本系统。

“八段锦”主要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而导引图中“引”字功法也大都是侧重于肢体运动。

通过对该系统功法的多次实践,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八段锦”系统功法的本质与“五禽戏”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

导引图功法“引温病”功理与作用——是针对感受四时不正之温邪所引起之温热病, 即临床上所见发病较急、初起多见热象偏盛,一般伴有口渴、咽干、头痛、内热、烦燥等热状之疾病调理方。通过两手的交叉上举,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调理风寒,以防春天引发的温病。在髋关节移动的作用下,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1 新编《 健身气功·八段锦》 部分动作功理与作用一览表

 

动作名称

功理与作用

双手托天理三焦

1. 通过两手交叉上托, 缓慢用力, 保持抻拉, 可使三焦通畅、 气血调和。

2. 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 韧带及关节软组织, 对防治肩部疾患、 预防颈椎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调理脾胃须单举

1. 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 可以牵拉腹腔, 对脾胃中焦肝胆起到按摩作用; 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腹、 胸胁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俞穴等, 达到调理脾胃和脏腑经络的作用。

2. 可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 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 颈疾病等。

摇头摆尾去心火

1. 通过两腿下蹲, 摆动尾闾, 可刺激脊柱、 督脉等; 通过摇头, 可刺激大椎穴, 从而达到疏经泄热的作用, 有助于去除心火。

2. 在摇头摆尾过程中, 脊柱腰段、 颈段大幅度侧屈、 环转及回旋, 可使整个脊柱的头颈段、 腰腹及臀、 股部肌群参与收缩, 既增加了颈、 腰、 髋的关节灵活性, 也增强了这些部位的肌力。

 

 

通过审视导引图“ 引” 字功法和新编《 健身气功·八段锦》 部分动作的功理与作用,可以清楚地得出:“八段锦”系统功法与中医养生理论紧密联姻,本质是在养神、理气的基础上,通过肢体运动调正姿态,整理脊椎达到健身的目的。

3. 3 导引图与行气导引主线

导引图中可以明显辨析的行气动作有:仰呼、沐猴獾引热中、图 9、图 14 引颓、图 20(龙息)、图 30( 胎息) 、图 43(燕息) 等。它们或闭口或张口,还有的噘口,不同的口型特征非常明显,但至于呼气声音的变化,作者目前掌握的最早文献看,还是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的记载:“凡行气, 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 谓吹、呼、唏、嘘、,皆出气也。”

陶弘景之后,“六字诀”的发展经历了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 “大呼结合细呼”的发挥,胡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高濂《遵生八笺》与四季养生的结合和动功的出现等历史的变迁。

从《庄子·刻意》中记述的“吹呼吸,吐故纳新”,到导引图栩栩如生的吐纳行气,以及后世传承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六字诀”功法, 可以清晰地看到行气功法系统的沿革。

“六字诀”系统功法主要特点是在呼吸吐纳的同时,通过特定的读音口型来调整与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配合合理的动作导引,达到内调脏腑,外正身形的养生保健作用。

复原导引图的图20与图43与新编《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呵”字诀有某些近似。中医认为,“呵”字诀与心相应。口吐“呵”字具有泄出心之浊气, 调理心脏功能的作用。通过捧掌上升, 翻掌下插,外导内行,使肾水上升,以制心火;心火下降,以温肾水,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调理心肾功能的作用。《 新编气功·六字诀》的“呵” 字诀动作通过两掌的捧、翻、插、拨,使得肩、肘、腕、指关节依次连续柔和的屈伸旋转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人体上肢诸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起到辅助锻炼身形的作用[ 4]。我们再分析一下“”字诀。中医认为,“”字诀与肺对应。口吐“”字具有泄出肺之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通过展肩扩胸、藏头缩项的锻炼,使吸入的大自然之清气布满胸腔,同时小腹内收,使丹田之气也上升到胸中。先后气机在胸中会合,具有锻炼肺的呼吸功能,促进气血在肺内的充分融合与气体交换的作用。立掌展肩与松肩推掌,可以刺激颈项、肩背部周围的穴位,并能有效地解除颈、肩、背部的肌肉和关节疲劳,防治颈椎病、肩周炎和背部肌肉劳损等病症。

“六字诀”功法在明代开始结合肢体动作,以增强功法功效,我们无可厚非。但增加动作的本质仍然没有脱离活肢、整脊的范畴。可见,活肢、整脊同样对行气导引系统功法的拓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 4 导引图与壮力导引主线

导引图中有关此类系统的动作有:图 2( 踢脚) 、图 13、折阴、 堂狼、以杖同阴阳、龟恨、图 37( 捩肩)等。它在后世的演进过程中, 逐渐形成以“易筋经”为代表的强身壮力的功法体系, 这个系统以强身壮力为主要特点。

“易筋经”系统功法, 在历史的演变中,王卜雄等( 1989)认为, 主要有易筋经十二势、龙虎功、十八罗汉手、达摩大师导引法、五拳、 拍击功等。

我们在考察导引图相关功法的时候,发现它们和后世“易筋经” 功法的共同特点都是属于在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的基础上,充分伸筋拔骨的导引养生功法。

导引图功法“满蹶”与“易筋经”功法“掉尾势”图像近似,功法的主要区别点在于“ 满蹶”是前后伸拉脊柱,“掉尾势”是横向牵拉脊柱。它们都可以调和任、督二脉的气机运行, 强化腰背肌肉锻炼, 有助于改善脊柱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能力。     

作者在体验其系统功法的过程中,同样发现了与“五禽戏”、“ 八段锦”系统功法相类似的功法本质,即通过肢体的正形和脊柱的旋转屈伸达到健身的目的。只是“易筋经”是为了强身壮力的目标。

3. 5 导引图与按摩导引主线

可以归类于按摩术的导引图功法有:图 5(捶背)、引积、坐引八维、引痹痛等。因为历史上“导引”词汇与按摩术经常绞缠不清,在古代养生功法的文献中,按摩与导引也经常混用。作者在探讨此类功法的时候,也主要看其功法功效。

“引 积”—— 通过按摩胁肋部可以很好地刺激胆、脾经脉,对于预防和医治胸闷、两肋酸痛有很好的疗效。低头含胸牵拉胁肋部,增加按摩效果。该功法的本质特征同样是调整身形,促进气机运行。

通过对上述 5 种功法系统的分析,可以概括得出,调神、理气、活肢、整脊是中国导引养生系统功法的本质特征。无独有偶, 在西方流行的脊椎正骨疗法、整骨疗法和中国传统的推拿都是通过各种技法矫正身体的姿势( 正形) 和整理脊椎( 整脊)来治疗肌肉和骨骼,甚至神经系统的疾病。与它们不同的是,中国导引养生功法是通过自我实现的,更有利于人们的自我施治,具有相当程度的便利性。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1. 马王堆导引图载养生功法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 5 条主线的养身方法体系。

2. 5 条主线功法的健身密码殊途同归,即中国传统养生功法体系本质特征——调神、 理气、 正形。无论是导引图还是上述 5 条养生发展主线,它们所反映的身体锻炼的技术本质特征并未显现受数术哲学等玄学思想的影响。

3. 认识功法健身的密码有助于我们破除封建迷信,有利于开拓创新,不断编创适合于人类健康的养生方法。

4. 2 建议

建议养生功法的管理部门和爱好者在习练和选择养生功法时,按照该功法是否符合养生功法体系本质特征,是否具有正形——整脊的功能进行遴选,不要受到数术哲学等玄学思想的影响。(作者王震系上海体育学院博士,邱丕相系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志明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 1] 王卜雄, 周世荣. 中国气功养生学第一分卷[ M ]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351.

[ 2] 健身气功·易筋经[ 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 3] 健身气功·五禽戏 [ M ]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 4] 健身气功·六字诀[ 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 5] 健身气功·八段锦[ 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 6]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 导引图论文集[ M ]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9.

[ 7] 周世荣. 马王堆养生气功[ M ]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 8] 沈寿. 导引养生图说[M ]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 9] 吴志超. 导引养生史论稿[ M ] .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 10] 王卜雄, 周世荣. 中国气功学术发展史[ M]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 11] 高大伦. 张家山简< 引书> 研究[ M ] . 成都: 巴蜀书社, 1995.

[ 12 ] 马继兴. 马王堆医书考释[ M]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 13]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M ]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 14] 茹凯. 中国导引术的动作分析和启示[ J ] .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9, ( 2) : 90- 91.

[ 15] 梅洛—庞蒂() . 知觉现象学 [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 16] 玛加·奈思特. 肢体疗法百科[ M ] . 台湾: 生命潜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发行, 1999.

[ 17] 肯恩·戴特沃德. 身心合一[ M] . 台湾: 生命潜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发行, 1998.

[ 18] 邱丕相. 马王堆导引术[M ] . 贵阳: 贵州东方音像出版社, 1998.

[ 19] 吴长新. 44 招帝王养生法 [ M] .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