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jingshijie
您当前位置:动静世界 >> 气功天地 >> 马王堆汉墓文化宝藏多与气功有关

马王堆汉墓文化宝藏多与气功有关

2012/11/14 14:11:25  林中鹏  《中华气功学》 【字体:

  一九七二、七四两年,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先后出土大量的帛书画、竹简达十二万余字,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其中单是与气功有关之古文献就有《周易》、《老子》、《养生方》、《却谷食气》等多种,极可宝贵,均为木牍、竹简或帛书,同时出土的《导引图》帛画更是现存最早的有关于气功术式图解的珍贵文献.为研究先秦气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马王堆汉墓主人为驮侯利仓亲属。一号墓相当于汉文帝、汉景帝之际,而二号墓棺中木牍出现有绝对年代“……十二年二月已朔戊辰……”,即公元前一六八年。距今二千一百多年。
  王堆一号汉墓女尸在地底保存两干余年,出土后却仍完好无损已经够震撼人心的了,而其他赔葬品如巧夺天工的漆器、陶器,各种精致的兵器、乐器,信棺盖精美绝伦的图案,琳琅满目的工艺精品,薄如蝉翼的素纱衣,更是没有一件不令人赞叹的。但对历史研究家来说最为珍贵的无疑是那是十二万字简、牍、书、画。首先,马王堆墓葬的年代是公元前168年,距强秦覆灭5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烧尽民间存书,项羽入咸阳,纵火焚皇宫,官方的书也都付之一炬。汉初,高祖不甚重规文化,秦律《挟书令》依然沿用,民间仍不许藏书。惠 帝时,禁民间藏书令废除,王公责族、达官贵人兢相购书,蔚然成风,成了一种嗜好,驮侯家族自不例外。民间藏书当不会是秦皇朝时期的作品,起码是战国后期的。因为,秦时的平民百姓大概不会冒乐杀头危险去创作或抄写新的书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和木签不少文字是战国俗体篆书体,也说明了这一点。据说,秦始皇下令焚书时,京都曾有两名“秃发老伏生”偷偷将两干余部家藏的竹简运至湖南藏于沅陵县二西山古洞里。秦皇朝覆灭后,这两个老伏生才将书籍携出,于是满朝文武,不借干金,争相购买,“赤帝西来天地情,遗经争购千金经”正是这种情景的写照。驮侯黎朱苍的封地就在长沙,而长沙为当时湖南首府,近水楼台先得月,想必当时长沙名声显赫的黎氏家族也会购得这些藏书的一部份吧!因此,马王堆汉墓的典籍当有不少来源于先秦,即便是后来的仿抄本,恐伯也是大部份本于先秦古本,讹传较少、故这批宝藏的重见天日实是历史研究工作者的大幸。因为,他们从此可以直接面对数量如此巨大,保持如此良好的先秦遗著。许多经后人整理而失去原貌的古遗书,将得到纠正和补充。此外,藏书中尚有许多前所未见的佚书,如《经法》、《十大论》、《称》、《道原》、《五十二医方》、《阴阳十一脉灸经》、《却谷食气》、《足臂十一脉灸经》、《导引图》、《产经》、《阴阳脉死侯》、《古地图》、《阴阳五行》、《刑德》、《丧服图》等一大批文献为我们研究由先秦向西汉过渡时期之文化、科学医术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原始资料。
    令人感兴趣的是,其中相当部份与古代人体生命研究实践与理论直接或间接有关。如《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脉灸经》(甲、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产经》、《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天下至道谈》、《合阴阳》、《十问》达十五种之多,其中后六种为气功专等或与气功学密切相关的著作。
    出土书简中有些虽非中医或气功类书,但与中国传统科学之核心一一整体现十分密切从而成为后世气功研究公认“祖书”的如《老子》和《周易》。《老子》流传本很多,字数不一,常见的如河上公本有五千三百五十五字与五千五百九十字二种,而王弼本五千六百八十三字,项羽妄本和寇谦之的安乐望本为五千七百二十二字。各种传本内容也颇多出入,所分章节出入更大。由于帛书《老子》的出土,才弄清《老子》的本来面目。出土的帛书《老子》有两种,甲种为3.17米的半幅帛书写而成,全文为一整体,不分章,共六十九行;另一种用整幅帛书写,三十一行共5647字。据考证,甲种本书写时间应在秦或秦以前,乙种本则可能于刘邦即位后书写。因此,这是我们迄今能直接看到的年代最久远的《老子》古本了。乙种本异于甲种本处是将全文分成两部份即《德经》、《道经》两部份,这种分法与后世传本的《道德经》不同,后世传本部是把《道经》放在《德经》的前面。马王维帛书《老子》的出土,纠正了许多后世传本的讹错。当然,这两种《老子》抄本本身也有些是明显的错误或脱漏,不过,由于两种版本的互相对照以及同后世传本的互为补充,使我们对《老子》精英的理解更清楚明晰了。
    《周易)亦是气功研究家所推祟的祖书,比《老子》的历史更悠久。马王堆出土之帛书同现存《周易》差别很大。帛书共二万一干余字分三部份:(一)六十四卦;(二)卷后佚书;(三)系辞;六十四斟酌排列较今传本简单,顺序不同且不分上下经。帛书本只有卦和爻,没有今通行本的《彖》、《象》、《文言》部份。西汉末年扬雄说:“《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司马迁说,“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两人只提到卦和爻,看来帛本书的《易经》是较古本的《易经》无疑,而《彖》、《象》、《文言》系汉以后所加。《系辞》部份与通行本大致相同,但内容要多一些。至于第二部份内容:卷后佚书,则大多记录孔子及其门徒讨论卦辞和爻辞问义的问答,同今传本中的相传为孔子所著的《十翼》,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但在形式上的划分则较原始,且所讨论的不少事件发生于战国时期,明显非春秋时人所作,大概是战国以后,儒家信徒根据传闻整理。由此可见,所传孔子作《十翼》大概是文景之后人们在类似上述《卷后佚书》的基础上整理和加以发挥的,并非孔丘本人所作。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简画虽然已经十几年,但是,这一惊人的文化宝藏的价值远远不止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的这些。